江口德旺:搬出大山里  过上新生活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江口德旺:搬出大山里 过上新生活

2021-01-12 10:50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贫困户只要交上自筹资金人均2000元就能得到一套小康房,而且还住在乡里面的集镇上,看病、就医、就学等都很方便。”曾家住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烂塘组卢道权说。

近年来,江口县德旺乡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坚决把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和梵净山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群众搬出大山,实现搬迁群众搬穷窝、拔穷根、换穷业。

江口县德旺乡易地扶贫搬迁福旺小区安置点

江口县德旺乡易地扶贫搬迁福旺小区安置点

“搬穷窝”

中国人存在安土重迁的意识,而农民更是对故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把贫困群众这种思想“赶走”,那么易地扶贫工作就可能面临群众不愿离开,甚至搬迁后又回到原地的问题。

德旺乡全体干部把易地搬迁后群众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对搬迁后的生活有期待、有奔头。扎实开展易地搬迁工作,让贫困群众在易地扶贫搬迁后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落空,确保群众能够“搬得出”。

当地主要负责人万勇介绍说,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址上,德旺乡下了大功夫,选择区位优势好、地形条件优、适合搬迁户生存发展的一流土地进行规划安置,在德旺乡集镇最好的地段选为福旺小区搬迁安置点,充分保障项目的建设用地需要。

“原来我家住在大山里,房子破烂,经济收入只靠一些谷子和玉米,生活非常困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卢道权提前圆了安居梦。自从搬进福旺小区的新家,卢道权和妻子王茶分脸上的笑容多了。“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家的生活。现在我家搬进了福旺小区,小区内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既有红白喜事办理点,又有一站式服务办事大厅,而且乡政府把赶集有序的引导到小区,让小区的搬迁群众的自主创业,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和卢道权一样,德旺乡有1546人搬出穷窝窝,住进了福旺小区和凯德梵瑞小区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372套安置房,过上了新生活。

“拔穷根”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为此,德旺乡聚焦搬迁后怎么办的问题,深入以搭“五桥”建“五家”共创“四安家园”品牌为载体,对搬迁安置点的基础配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就业开发、小区治理体系等进行全面跟进,使搬迁小区整体居住环境干净卫生、基础功能齐全,让搬迁群众住得舒心便利。

深入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一个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政务服务大厅、一个农贸市场、一个扶贫超市、一个老年活动场所、一个“四点半学校”、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文体活动场要求,在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解决搬迁群众各项民生服务问题,切实提高小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深入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把以产业发展促就业作为重点,抓好搬迁安置点企业发展促就业。为此,该乡引进屈臣氏矿泉水厂到安置点,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安置地搬迁群众创业促就业。

深入抓好小区治理体系建设。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在安置较为集中位置成立了福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加强搬迁群众的管理,从搬迁户中选举1名群众担任小区干部参与管理,以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为抓手,大力推行小区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搬迁群众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换穷业”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家门口就可以创业增收,好日子有奔头。曾经家住净河村岩棚组的搬迁户刘衍宣,家庭人口4人,刘衍宣通过自己努力和摸索,自己经营一个手工加工店,同时也是一名护林员;以及与妻子黄忠娅经营餐饮店,黄忠娅除了赶集天卖餐饮外,每天还要起早贪黑的去广场卖卤味小吃,真正实现了换穷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让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福旺小区认真落实“六个优先”,在县就业部门支持下,努力实现就业需求、就业培训、就业安排、自主创业上实现精准扶持。成立劳务输出公司,加强就业岗位推荐,截至目前,福旺小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已解决390人就业,其中省外150人,县内185人,县外省内55人。有的搬迁群众一时出不了远门的,推荐到本辖区内就近就地临时用工,蔬菜基地育苗、茶山采茶、屈臣氏搬运等300余次。同时利用门面免租自主创业6家,确保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德旺乡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挪穷窝、斩穷根,阔步走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吕胜江)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