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把稚嫩青春印在扶贫路上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我的扶贫故事】把稚嫩青春印在扶贫路上

2021-01-20 11:17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我是何开杨,男,24岁,2018年10月受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被分到凉水井镇安山村驻村帮扶,从此便开始了我的驻村之行。

安山村,是凉水井镇的最高峰,因为海拔较高,经常云雾山中,让这被群山围绕的小山庄村更显一分诗意,在这里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落叶,冬有雪景,当然这个村也是凉水井镇唯一的一个一类贫困村,有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86户7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59人,距凉水井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

深刻的记得,初到村里第一天,就赶上了村里卖南瓜,一辆10多个轮子的大卡车装运,现场的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我也趴在车上和大家一起开始装车卖瓜,干得正带劲的时候,突然一个60多岁的老头问我,“小伙子你是哪家的嘛,我们好像都不认识你呢?”,腼腆的回答道:“我是新来的驻村干部,你们就叫我小何吧。”就这样简短的开场白,我与大家便开始了谈话聊天,拉开了驻村帮扶的序幕。

“入户进村遍访不知道谈什么,开群众会被大家问得哑口无言,满脸通红,入户走访被人拒之门外,时常政策宣传被人不理解……”这就是驻村的开始,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就是当头一棒,对于如何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完全是束手无策,一头雾水,但是工作总有时限,任务还得完成,一顿自责以后还得扬帆起航,继续奋战,于是我便一边向驻村帮扶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一边再次尝试着入户走访,经过断的琢磨和总结,在老同志们的帮助引导之下,我逐渐的能够“投入战斗”了。

“村里的工作不是高科技,不需要高理论,也不是计算题,没有固定的方式,只有你用心做事,真心办事,踏实干事,老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会接受你,这样你才能掌握实情,了解民情,办好事情。”这是攻坚队副队长姚晓兵同志的深切感受,“农村工作你就得扑得下身子,放得下面子,干的出样子,老百姓才能和你讲真话,做朋友。”安山村党支部书记语重心长的说到,听了老同志们的肺腑之言,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暗暗的决定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一定要虚心讨教,用心领教,全心实教。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驻村以来我加强学习脱贫政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思南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认真领会脱贫攻坚会会议精神,严格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强化自身本领,做到谈得清问题、把得住政策、推得动工作、解得到难题。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走村串户扎实开展调研摸底,通过遍访群众了解实情,听到实话,逐家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定准工作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纸上觉来终觉浅”,只在办公室看冰冷冷的贫困户数据分析根本达不到驻村帮扶的效果,于是我便开始走村串户搞调研,摸清底数打基础,确保帮扶措施精准。

汪…汪…”还没走进门,一条狗就跑过来了,吓得我扔下手提袋就跑,就在此时有一个满盈白发的老人走出说道:“同志,别怕它不敢咬人的,你过来嘛我帮你看着。”,我心生胆怯但却还是装着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走了过去,您好老人家我是新来的驻村干部,你就叫我小何吧,我来了解一下你们家的基本情况,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谈,通过一阵交流了解到,李奶奶家是2014年识别的贫困户,就她和80多岁的老伴在家,儿子为了家庭生计常年在外务工,孙子也还在读大学,记录家庭情况后,我便开始制定帮扶措施,2018年至今先后帮助完成了危房改造、庭院硬化、改厕、改厨、入户便道等硬件设施,随后又及时关注她孙子的学习情况及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医疗保障情况,一来二往便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有一次,中午去她家走访正赶上饭点,李奶奶邀请吃她做的鸡蛋面,我也毫不客气大口大口的开始吃了起来,她一边打扫灶台一边说不要急慢慢吃不够锅炉还有,这是我第一次在农户家被这种“待见”,瞬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好像也是从这顿饭开始,我们的关心变得更加紧密,她们老两口也更家关心我的工作日常。

提起老杨大哥就想到了倔强的老男人,老杨大哥是一个肢体残疾人,家庭人口2人,女儿在外务工,经常在家的就他一个人,他居住的地方比较破旧,每天几乎都在田间地头,是一个典型的憨厚地道的农村汉子,但2018年在动员他实施危房改造的时候我和驻村工作队可是没少下功夫,每天都去找他“泼”他,甚至已经发展到大家都非常气馁,他自己对我们也避而不见态势,但是小康路上怎么能让他掉队呢,于是我就决定在他干活的道上“拦截”他,几经周折,他终于说出来实话:“现在正是秋收时节,农活又比较多,自己腿脚又不方便干不了重活,现在建房忙不过来啊,最要紧的是我自己没有钱装修啊”听到这个原因是又气又笑,了解他的实情后,我与驻村工作队立即帮他寻找施工队修建房屋,说干就干了起来,几个月后房屋修建好了,老杨大哥住进了自己的新家,以前那个倔强的老男人,貌似变得和蔼了起来,2019年我们村开展“干群同心战贫困,赤子反哺报春晖”文艺活动的时候,老杨大哥徒步几公里把自己种的花生拿到村委会,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是我自己种的花生,请你们务必收下”说完就走了,当时的我也并没有多言,只是微微一笑,道了一声谢谢。

李老头家有6人,经常在家的也只有他和老伴,儿子因患有慢性病在家干不了重活就和儿媳妇长期在外务工,两个孙子都在高中读书,家里刚性支出也比较大,家庭经济确实也非常拮据,了解情况后我及时与村支两委及周围群众核实情况,在2019年低保提标复核动态管理村民大会上把他家的低保从2人增加至3人,又陆续的动员庭院硬化、修建卫生厕所,现在的他家简直是焕然一新,李老头年轻的时候是一名翻瓦匠,现在70多岁的他不能爬高,只是在家干干农活,我深刻的记得去年去他家入户的时候,他说女儿是给她带了好东西回来,边说他就边去拿,原来咖啡,当即他就帮我冲了一杯,咖啡是哪种原味的非常苦,硬是苦到嘴都张不开,就这样我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李老头突然谈到“去年生病住院医疗总费用5000多块钱自己才出1000多块钱,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了,要是放在以前自己还得去筹钱看病,而且现在孙子在校读书国家有教育补助,不仅院坝硬化和修建卫生厕所有补助,我和老伴还有养老金领,现在党的政策我们是应享尽享,黄土都埋了大半截了还能有这种待遇,实在是太幸福了”,唠了老半天没有加糖的咖啡还是被喝完了,虽然很苦,但心里缺还是美滋滋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虽然驻村以来有失望,有气馁,有心酸,有无助,甚至会让自己一度的怀疑人生,但我始终没有忘记驻村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与攻坚队的战友们同吃同住,一道战贫。

驻村以来与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一起走村串户,紧盯“三类人群”,全面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认真研判,靶向治疗,通过不断帮扶,目前全村66户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1户易致贫边缘户已消除致贫风险。

“以前的安山是路路不通,现在是条条大路通安山”凉水井镇党委书记王美江谈到,通过大家的不断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2018年新建村委会办公楼1栋,新建村级卫生室1所,配备专职村医坐诊,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的基本保障,完成通村通组15余公里、入户便道全部硬化8.3公里,完成改厕38户、房前屋后硬化35户。

集体经济积累增加,争取退耕还林项目和国家扶贫资金68万元发展长期产业油茶260亩,引进外来资金50万元发展魔芋产业120亩,争取国家扶贫资金12万元发展短期产业南瓜150亩。目前村集体经济累计到5.6万元以上,2019年以实现贫困群众入股分红。

不管是李奶奶家的鸡蛋面,还是杨大哥家的落花生,李老头的苦咖啡,都留下了很深的驻村足迹,都见证着从陌生到熟悉,从无话可谈到无话不谈,从拒之门外到请见家门的驻村旅程,我想这大概也是一个青年干部驻村的成长历程吧!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很荣幸的成为了这场“战贫之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与群众一道共同战胜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面貌,共同享用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带给中华儿女的幸福盛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