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点燃人才引擎 催生改革动能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点燃人才引擎 催生改革动能

——铜仁市奏好人才“三部曲”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02-05 11:22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铜仁市立足实际,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创新探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瞄准“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加速高端才智集聚,着力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奋力打造人才生态“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前移“选任关口”,多渠道广泛引才聚才。一是围绕产业项目引才。精准分析研判全市经济及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瞄准全市新型功能材料、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大数据等重大特色行业,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注重以项目引才,为项目揽才,针对性地面对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通过联办、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柔性聚集各类人才,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推动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有机融合。“十三五”以来,全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增加4700人,增长47.99%。二是创新高端平台聚才。实施“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引才三年行动,围绕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特色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经济金融等领域,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000余名,持续放大高端平台聚才效应,为“一区五地”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聚集人才智慧和人才力量。积极参加第八届人博会,各引才单位、企业成功招引到位328人。创新开展“五个一批”,选聘2200名以上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确保年内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截止目前,全市完成签约、招聘2186人。三是释放政策红利招才。出台完善《铜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明确细化编制管理、职称评(认)定、岗位聘用、出入境和居留服务、户籍管理、医疗保障、科研服务、创业培训、社会保险、档案重建、车辆购置和年检、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14条绿色通道服务内容,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激励保障,增加人才吸引力度,促进扩大全市人才总量。“十三五”以来,全市实现人才总数从32.53万人增至40.16万人,增长23.5%。

着眼“产才融合”,多形式精准育才用才。一是注重培训双重提升。出台《铜仁市“五类人才”培育工作方案》,围绕党政人才、农业农村人才、技能技术人才、经济金融人才、社会事业人才”五类人才”,按照市级统筹、区县联动的模式,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主体作用,利用人才+项目、人才培训等方式,注重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人才培育载体,促进人才成长,切实做大本土人才“基本盘”。2020年,共培育五类人才20124人、培训67070人次。创新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12期,完成培训3612人。二是优化选派双向历练。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通过互派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促进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完成苏铜两地互派干部挂职41名,其中苏州选派干部23名,我市选派18名,制定全年东西部干部培训计划,落实帮扶培训经费500万元,围绕干部能力提升开展16个专题25期培训1243人次;完成苏铜互派专业技术人才677人,其中铜仁赴苏州交流330人,苏州来铜仁帮扶347人,完成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6499人次。三是科技下沉服务三农。坚持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人才下沉,发挥强大的人才力量。截止目前,调整完善产业发展专家库,入库专家2100余人,对全市12个区县的村级主导产业匹配专家1726名。2020年,为省市组织系统重点挂牌督战的松桃、思南、德江、沿河4个县组建乡镇(街道)产业服务小分队99个347人,为1786个村主导产业匹配专家802名,为14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导产业匹配专家104名;组建市级技术巡回服务团20人、县级技术服务队184人、乡级技术服务小分队567人,分级服务坝区产业。

紧扣“服务保障”,多角度激励爱才留才。一是强化政治激励。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在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评先推优、职称评定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2020年,落实援鄂医务人员41位编外人员入编聘用;对援鄂医务专家人才领衔主持的重点学科优先推荐申报第八批省级人才基地,目前已入选1个,推荐入选“西部之光”1人,组织申报贵州省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第十三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共推荐高层次人才20名,优秀科技人才10名,成功获批省级第五批高层次(千层次)创新型人才12人,同时推荐办理援鄂医务人员省级服务绿卡7人、市级“优才卡”100张。二是完善要素保障。坚持加大投入,完善要素配套保障,为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通过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人才基地,4家单位入选第八批省级人才基地;通过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校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功获批贵州省传统医药信息化与智能化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食用菌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并按照标准对2019年获批的五个市级人才基地进行考核管理,划拨人才基地经费35万元。同时通过修建“人才公寓”套房,建立完善“人才之家”等服务机制,配套开通“96567”服务热线,为优秀人才提供周到服务。三是突出人文关怀。坚持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同时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形成尊敬人才、推崇人才社会共识,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新生态。2020年,组织开展市领导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专家活动,共走访慰问专家28人,发放慰问金2.8万元,在疫情防控中,从落实待遇、激励保障、子女入学等12方面为全市援鄂医务人员和市内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纳入台账管理的1134名一线医务人员(含援鄂医务人员117人),明确214名联系领导联络人员301人,共开展联络服务5034人次;走访慰问799人次,发放慰问金82.4万元。(张伟)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