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田间工厂生产忙 城市乡村颜值高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田间工厂生产忙 城市乡村颜值高

——沿河自治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3-23 11:21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蝶儿满天飘。乌江两岸的沿河大地,田间、工厂,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官舟镇马脑村黑木耳示范基地里,春风拂过,群众正抢收鲜木耳;思州安置区扶贫车间,工人专注着手里活儿,搬迁户越来越适应城里的生活……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后,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兴旺稳增收

每天早上,沿河板场镇熊家沟村村民郭易周夫妇把100多只白山羊放养在山上指定的牧场,随后,开始保洁员和护林员工作,这是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

年前,夫妻俩从熊家沟村村主任兼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朋处领到分红和公益性岗位工资1万多元,郭易周乐呵呵地说:“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有国家教育资助,自己当‘羊倌’每年工资有4万多元,如今的生活是甜甜蜜蜜。”

熊家沟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以前,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养家。

“穷则思变,为了增加收入,巩固扩大合作社,近3年来,利用230万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合作社迅速转型,发展本地白山羊、黄牛山地特色养殖业。”李朋说,2018年,合作社流转村里的土地发展金银草120亩,养殖黄牛100头。今年初,卖掉30头牛,毛收入30多万元,发展养殖业前景好,还聘请5位固定工人,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挣钱顾家两不误。

李朋算过账,现在养殖户遍地开花,饲草需求大。饲料金银草每年可种植三季,除供应自己合作社的黄牛需求,剩下的金银草还能卖给周边官舟镇、夹石镇、思渠镇等乡镇的养殖户。下一步,他计划把金银草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同时,发展辣椒200亩、琯溪蜜柚50亩、有机稻谷100亩、生猪养殖500头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让更多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近年来,沿河大力发展种养业,因地制宜发展白山羊、空心李、生态茶、中药材四大产业,特色山地产业让群众鼓腰包。

搬出穷窝天地阔

傍晚,沿河思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灯火璀璨。小区广场欢声笑语,妇女们又开始吆喝着跳起舞来,小孩奔跑嬉戏。

吴中霞是从沿河中寨镇勤俭村搬迁来的村民。该村地形以山地为主,群众久居深山、生活艰难、耕地少,产业发展滞后。

2019年7月,吴中霞一家搬进思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沙坨社区,开始新生活。“现在出门就是干净宽阔的马路,每天住在小楼里,在小区扶贫车间上班挣钱,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吴中霞说。

近年来,沿河党员干部走过崎岖山路、深入边缘村寨,动员群众搬迁。沿河共有5.1万名群众搬出大山,住进城区、集镇、社区,搬到新地点,告别旧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今年,沿河将继续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支撑,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抓好搬迁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建好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

乡村发展美如画

雨水过后,白泥河畔、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草木吐芽。

“随着村里李花盛开,开车游玩的人多起来。”沿河沙子街道明星村村民田井保说,20年前,村里路不通,环境脏乱差,现在,明星村“组组通”连户路,家乡越来越美。

村子变美,农家乐“闹腾”起来,空闲时,田井保在自家空心李基地套种各种蔬菜,每年收入上万元。

明星村人居环境的蜕变,只是沿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沿河成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县统筹、乡镇(街道)负责、村(居)实施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融资”的筹集方式保障资金。同时,通过县级层面统筹配送和乡镇自行采购相结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的水泥、沙石等及时足额到位,并采取“一周一调度”,快速推进沿河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沿河22个乡镇(街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摸底核查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房前屋后硬化建设面积556.36万平方米、联户路硬化166万余米,改厨1.7万余个,改厕1.8万余个,改圈1.1万余个。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100%,农户房前屋后全面硬化,家家喝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用上4G网,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施平)

责任编辑:杨志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