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未来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德江县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未来

——德江县三举措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2021-04-08 15:26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3月份以来,根据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德江立足县情,认真酝酿,积极谋划,利用枫香溪会议和黔北工委等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县各级各类党组织全员参与,氛围浓厚。

烹红色套餐忆艰辛

4月1日,在枫香溪会议会址“清明祭英烈”活动上,德江县第八小学邹佳佳说:“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今后,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承革命先烈们的优良传统,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缅怀先烈悟初心 ,奋力前行开新局!”4月4日,合兴镇中寨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瞻仰“枫香溪会议”纪念碑、参观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以“缅怀红军先烈 ,走好新长征路”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支部书记张远表示,该村正在因地制宜推进生态茶叶、生态花椒、生态畜牧业,多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红色追忆,这是德江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烹饪“红色套餐”的一味佳肴。更具特色的红色讲堂、红色文艺、红色场馆,丰富多彩。一个个新颖的载体,传递党的好声音,挖掘革命老区好素材,记录党的好声音,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晒幸福账单感党恩

“以前喝水要到乌江去挑,来回一个多小时,累得不行是小事,更主要的是耽误了农活。现在好了,托共产党的福,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桶井乡同心社区官坟组的村民曹永红谈起村里的变化,满满的幸福写在脸上。

曾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德江桶井乡,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得到全面解决,群众幸福指数急速提升。

“以前从德江到共和,上打磨丫,下拖船丫,路面坑坑洼洼,一上一下,七弯八拐,要一个多小时。现在一条隧洞出去,十几分钟就到了。”共和镇神溪村七十多岁的老人安太玉说。

几年来,随着乡村公路“三年大会战”的实施,德江在杭瑞、沿德、德务高速过境贯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公路的提级改造和“组组通”建设,大部分乡镇通了公交车,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路通百姓富。交通改善了,村民出行方便,农业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如今,花椒,肉牛已成为德江群众的主导产业,群众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要好好珍惜,要继续努力,用更好的生活质量,感恩新时代!”在鸟坪村,支部书记梁祖银常常这样启发引导群众。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感党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德江各党支部利用群众会、院坝会、走村串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群众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党中央。

建文明站所话振兴

“我们听了宣讲,受到很大启发,以后,我们坚决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不拖后腿。”平原镇坳田村支部书记彭洪刚很有自信地告诉笔者。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德江把宣讲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紧密结合,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教育广大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突出为民办实事。

彭洪刚是德江党史教育中学史力行的典型代表,他初心不忘,立志带领群众饲养肉牛脱贫致富。通过几年的探索,坳田村的“牛”产业远近闻名,全村人因“牛”而富。

奋斗,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努力,才能创造理想的生活。

“今年我的养牛纯收入在18万元左右;养猪纯收入在8万元左右;养羊收入在6000元左右。”同是坳田村的农家妇女冉琴,向笔者算了一笔她家今年的收入账,她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去年她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13元,摘掉了头上的“贫困帽子”,过上了来之不易的幸福小康生活。

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冉琴显得很有信心。(杨旭)

责任编辑:杨志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