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仙菇”香天下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仙菇”香天下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综述

2021-04-12 10:53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人勤春来早,农民春耕忙。阳春四月,黔东大地早已热闹了起来,群众抢抓农时,在劳作的号子声、机器的轰鸣声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奏响春天的乐章。

在思南县凉水井镇丰云村红托竹荪基地内,群众正在食用菌专班成员的指导下栽种竹荪。红托竹荪又名“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口感脆嫩、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抗氧化性强,素有“天然防腐剂”之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今年,该基地即将栽种100万棒红托竹荪,总产值预计1600—2000万元,利润可达800万元。

截至3月底,全市食用菌累计种植规模达3.32亿棒(万亩)、产量12.32万吨、产值11.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7%、80.6%、90.2%。在全省行业统计中,我市食用菌产业,规模总量和规模增速均为全省第三位,一季度平均每亩单产3711公斤。

“小菌菇”转变“大产业”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有荤食和素食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一荤一素一菇”均衡营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新兴热门产业。

2019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强龙头、扩规模、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制定了“一圈两带”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即梵净山食用菌产业圈,326国道、304省道和305省道食用菌产业带,杭瑞高速、铜松高速食用菌产业带,在西部形成以印江和德江为中心,东部以碧江、万山和玉屏为中心的“东西双核驱动”10县齐飞的食用菌产业规划布局。

同时,根据我市自然地理环境,确定重点以发展香菇、木耳、茶树菇为主的大宗食用菌品种,以发展羊肚菌、双孢菇、竹荪等为主的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种,同时布局发展了5万亩野生菌保护性开发采集抚育区。

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我市通过以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采取 “统一菌种、统一菌包、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六个统一原则,强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集中配备建设生产加工设备和水、电、路、棚室等设施,布局到重点乡镇、村,快速有效地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发展。

为了配合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产业相关人才保障工程,通过采取“外引+内培+合作”的方式,以“万人培训计划”为引领,由有较高技术专长的农技人才、乡土人才、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乡土人才服务队负责从食用菌的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农民进行实操培训,努力做到“技术服务到菇棚,技术要领到菇农”,带动农民快速掌握食用菌种植等技术。

2020年,我市出台《铜仁优势特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规划(2020-2022)》等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把铜仁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同年,全市食用菌累计种植规模达7.57亿棒(万亩)、产量34万吨、产值30.01 亿元,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和总产量居于贵州省第一梯队,为将铜仁打造成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小特产”筑起“大品牌”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品牌在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品牌的出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各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实施品牌战略,有利于宣传推广农产品,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好的产品是品牌化成功的首要因素。打响品牌的第一步,靠的是优质品质。

依托地理优势,我市积极探索种植模式,提质增效。例如,在黑木耳栽培模式上改长棒斜靠摆为短棒立式栽培和吊袋栽培,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新品种、新栽培法实现一年三季周年生产,亩产值由3万元提高到9万元,亩利润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桃源香菇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通过不同香菇品种试验和栽培方式创新实现周年生产;万山区利用特殊的高差800米山地立体气候,实现香菇周年出菇,并生产出高品质的花菇……同时,我市通过鼓励支持育强育优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品牌化的第二步是形成规模,形成拳头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产生品牌效应。

对于此,我市持续推进“梵净蘑菇”公共品牌建设,引导企业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以菌菇带产品、以产品促产业”,大力宣传推介我市“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农产品公共品牌,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目前,品牌创建中贵福菌业成功注册了“黔净山耕”“蘑菇家”商标,梵天菌业成功注册“梵净蘑菇”“梵净仙菇”商标,“梵净蘑菇”获贵州省驰名商标,“梵净仙菇”干品优质食用菌获国家商标局注册认证,并获省级有机认证。

2020年12月11日,第十九届苏州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市积极组织众多农产品企业和各类特色农产品参加活动,食用菌农产品又一次进入苏州市场。近年来,我市借助各种平台,大力推介“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蘑菇·世界珍品”等优质农特产品,让黔东大地上出产的农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渐渐有了知名度、美誉度。

近日,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马脑村的食用菌(黑木耳)示范基地上,村民田友珍正穿梭于雪白的菌田,将一朵朵新鲜黑木耳采摘装筐。

“去年,务工收入有上万元,又能就近顾家。”田友珍说,铺排菌棒、采摘木耳,她样样都是能手。目前,她每天能采收240斤新鲜黑木耳,引得工友们称赞。

食用菌是官舟镇一项富民产业,食用菌(黑木耳)示范基地一期占地107亩,发展51万棒,二期150多亩,排放150万菌棒。自官舟镇食用菌(黑木耳)示范基地投产以来,年度用工1.3万余人次,务工支出360万元,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要上百名工人。

与官舟镇黑木耳示范基地遥相呼应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化菌包加工厂,可日产6万菌棒,为沿河食用菌发展提供充足保障。此外,沿河建成5个年产300万棒非智能化菌包加工厂,可实现年产干木耳1950吨,产值1.17亿元,惠及农户7000多户近2.7万人。

这是我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将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扶持贫困户,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农户主要通过“流转土地有租金、资金入股有股金、务工有薪金、集体经济有分红资金”四条渠道增收。

2020年,全市食用菌累计种植规模达7.57亿棒(万亩)、产量34万吨、产值30.01 亿元,有各类食用菌经营主体共28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和总产量居于贵州省第一梯队。

今年,我市明确目标,要以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推动食用菌生产工厂化、信息化、智能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种植规模达到9.1亿棒(万亩)、产量43.5万吨、产值4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4万人以上。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我市将延续“一个品牌、两大机制、三大要素、四大效益”的“1234”发展思路,抢抓国家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优势特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谭齐源)

责任编辑:杨志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