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生态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印江县

印江:生态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20 13:51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初夏时节,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物茂粮丰、景美境幽,绿色产业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该县依托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生态资源,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山地特色产业,以梵净绿茶、梵净蘑菇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走出深闺、风行天下。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绿色生态,是印江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底色。

在绿色农业蓄势突破、乘势跨越的征程中,该县依托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生态资源,始终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一个个特色支柱产业在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上,形成了以茶叶、食用菌两个主导产业和生态畜牧、果蔬、中药材等N个特色产业的“2+N”产业发展格局。

茶产业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思路,探索推广“股份制龙头企业+区域中心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微企业、茶农)”模式,大力推进基地、品牌、加工、质量、效益五大提升工程。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园面积22.21万亩,打造形成了南部产业带、东北部产业带、东部产业带、西南部产业带、北部产业带5个茶产业带,成功创建了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湄坨现代高效示范园区、紫薇现代茶叶园区3个省级生态茶叶示范园区。

食用菌产业按照“强龙头、重科技、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引进梵天菌业、同发菌业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组织方式,重点建设木黄食用菌产业园,抓好“东耳北菇”、南部野生菌自然培育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东线黑木耳产业示范带建设,食用菌年种植规模达2亿棒,形成“一园三带多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

生态畜牧(渔)业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思路,依托县域自然资源优势,稳步发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家禽和特色养殖产业,实现畜牧渔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2020年末,全县存栏牛7.75万头、肉羊5.82万只、生猪12.5万头、家禽140万羽。 果蔬产业坚持“扩规模、调结构、抓集聚、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柑橘、李、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助力乡村振兴,既让荒山盖上了绿被子,又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2020年底,全县发展果园面积已达14万余亩。

中药材产业积极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黄精、花椒、菊花等中药材产业,建成了玉岩、白金、白虎岩等黄精专业村,杨柳镇、天堂镇、罗场乡3个黄精种苗繁育基地和刀坝青蒿育苗基地。截至2020年底,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印江,一座座现代山地农业的绿色方阵拔地而起,绿水青山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惠及于民。

地理品牌大放异彩

安全有机,是印江农产品独具的魅力。

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该县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走优质、高效、特色、生态、安全、健康的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该县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积极推广安全、高效、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增产模式。

该县健立县、乡、村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形成“从种子到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促进特色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开展“二品一标”认证监管,成功注册了“梵净山”“圣墩牌”“黔芙蓉”“太阳牛”“梵净蘑菇”等商标,“梵净山翠峰茶”“印江绿壳鸡蛋”获中国地理产品保护标志。

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优质产品香溢天下

红茶,甘甜圆润;绿茶,芬芳馥郁。

一缕缕茶香,荡漾的是来自印江人的深情问候。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结缘,印江是认真的。该县采取采茶、制茶、斗茶、品茗、促销等一系列茶事活动,淘宝网店、电商驿站等组合式的销售渠道,造就了印江茶声名远播、历久弥香。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该县按照“以产定销、以销促产、产销对接”的思路,加强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不断农特产品拓展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产品销路窄、竞争力低等问题。

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规划建设160个“电商驿站”,全力布局农村电商“基础网”。量身打造“梵净云商”“乐享黔味”平台,开设消费扶贫板块,全力创建电商扶贫“营销网”。开通农村电商“直通车”,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商服务站无缝对接。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驿站)+基地(农户)”模式,“电商云仓”与县内80余个生产基地(村)签订供销协议,确保农特产品种出来、卖得出。

以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建立稳定顺畅销售渠道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进军营“七进”直销直供机制,推动茶叶、食用菌、生态畜牧、精品水果等优势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增加群众收入、提升农业效益。

与此同时,充分借助吴江·印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煤集团、贵州师范学院、贵阳云岩区等对口帮扶力量,在帮扶单位城市开设专卖店等直销窗口、农产品消费扶贫专馆和专柜,展销印江农特产品。同时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形式,参与消费扶贫,多渠道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问题。(左禹华)

责任编辑:杨志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