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万山:“水墨侗寨”蝶变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旅游频道 旅行动态

铜仁万山:“水墨侗寨”蝶变记

2021-05-25 16:57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5月20日,烟雨朦胧。走进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四周青山环绕、寨中绿水潺潺,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侗族民居在白雾中若隐若现,整个寨子宛如一幅静美的水墨画。  得天独厚的幽静自然之美,让黄家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然而,曾经的黄家寨,却是另一番光景。  十几年前,黄家寨村民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因过度垦荒和砍伐,山野植被稀少,寨上只有羊肠小道,环境脏乱差,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人口本就不多的黄家寨成了“空壳村”。

自2009年以来,在万山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黄家寨进行全面美化绿化,充分利用山水特点,依托临近朱砂古镇和九丰农业博览园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水墨黄家寨”乡村旅游品牌,发掘优美田园风光,推出农家乐休闲避暑娱乐产品,垂钓休闲游憩等卖点,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相结合。  随着旅游品牌越来越响,黄家寨彻底“翻身”。如今,村民们开起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蒙蒙雨雾中

荒山变青山  放下锄头开起“农家乐”  清晨,伴着鸟语虫鸣,黄家寨刘福农家乐的老板娘龙福珍开始准备当天的食材。她蹲在村里的水井边,细细清洗野菜、鸭肉。  “刚刚接到电话预约,中午有客人要来吃饭,接下来有的忙咯。”龙福珍一边说着,手上的活儿也没停下。虽未到旅游旺季,但她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订餐预约电话。  前不久的清明节假期,刘福农家乐平均每日都要接待上百位客人,到饭点时,游客甚至还要排队等座。龙福珍笑呵呵地说:“十年前,刚开始村里建议我们开农家乐时,我还不相信有人会来这山旮沓里吃东西,压根没想到如今生意会那么火爆。”  龙福珍一开始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那时候,村里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能靠搞旅游赚钱。  在55岁的龙福珍记忆里,扛锄头务农才是黄家寨一直以来的常态。过去,由于耕地稀少,村民便打起了大山的主意,砍掉树木以开垦荒地,只为了能有更多的地种庄稼。过度的垦荒和砍伐,让黄家寨四面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有时,村民甚至会因为一把柴草而大打出手。”  环境破坏了,日子却没好起来,这个传统侗族村落的出路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没底。  转机在2009年出现。当时,青年湖村由贵州省委组织部联系,组织部实地考察后认为,依托于独特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侗族文化底蕴,黄家寨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万山区还整合资金对黄家寨进行全面美化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打造“水墨黄家寨”品牌。  荒山变青山、入村毛路变沥青大道、老房变新房、池塘变荷塘……随着环境越来越美,黄家寨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尝到开农家乐的甜头后,村民纷纷放下锄头,参与旅游产业经营,曾经开垦的山地也重新被树木覆盖。  如今,黄家寨农家乐数量已超过十家,每年总接待游客数量近12万人次,农家乐年均营业额18万余元。

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白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蒙蒙雨雾中

守护好山水  美丽乡村入画来  “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景点,但是我就喜欢到村里来,在这里看看山水,就感觉心里很放松,十分舒服。”游客表示,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是对他们最大的吸引。  近年来,为了守护好这方山水,黄家寨整合小城镇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环境。同时,还创新举措,管住了“生活污水、废旧垃圾”两大村庄治理难点。  2017年,青年湖村制定了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并在黄家寨建设垃圾中转站,对垃圾进行归种分类,可回收的利用好氧堆肥技术集中进行处理再利用,不可回收的采用“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让村民们的生活垃圾“有家可归”。  同年4月,黄家寨污水处理系统竣工。这套系统引进“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对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主管网、人工湿地、生态湿地等八大处理环节,排放水质可达到三级以内标准,实现“一根管子到底”,污水不出村,昔日的臭水塘变身为美丽的荷花池。  此外,黄家寨还创新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由乡、村、组干部共同组成网格管理小组,通过制定门前三包职责和制作环境卫生“三字经”,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等措施,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在群众中树立起了人人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为更好地维护村里环境卫生,村里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专门成立“黄家寨产业协会党支部”,由党员带头引领群众清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守好绿水青山。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今,黄家寨山更青、水更绿,家家户户清爽整洁。

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村民在水井边清洗蔬菜

树立生态观  富了“脑袋”富“口袋”  走在黄家寨休闲观光步道上,荷塘逐渐冒起花芽,黄家寨湖水波粼粼,农家乐琼香阁老板刘洪琼感慨地说:“要保持好村里优美的环境,还需要每个村民的努力,我相信随着大家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这里肯定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观,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青年湖村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  黄家寨大力推广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农村文化墙建设,以文化墙为平台,创新农村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让闲置的村庄墙壁变成“会说话的墙”。每家居民的白墙上,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环保、法治、德治等方面的宣传文图,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乡风”。同时,村里积极开展选“卫生户”“文明户”“十佳孝子”“最美婆婆”“最美儿媳”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一起改、自觉治,形成持续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在青年湖村村委会里,还建有农家书屋,书架上,党建读物、科普读物、文学读物、蔬菜种植技术……所有书籍按类别存放,整洁有序,便于查找。  随着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民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现在,村里了解致富信息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打麻将的人少了;讲卫生讲文明的人多了,消极懒惰的人少了……  乡村振兴既要富“脑袋”,又要富“口袋”。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支撑,青年湖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按照“—个产业,—套规划,—套适用技术,—套扶持政策”的思路,大力发展观光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业、特色养殖业。  如今,黄家寨所在的青年湖村每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左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寨。

责任编辑:冷晓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