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五地】昔日偏远贫困寨 今朝诗意小康村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一区五地】昔日偏远贫困寨 今朝诗意小康村

2021-08-03 14:33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2021年,43岁的夏梅香,在外务工十多年后,结束漂泊生活回到家乡寨沙侗寨。如今的她,在村里的秀山山庄务工,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到和外面一样多的收入,日子过得比蜂蜜还甜。

“如今的生活我很满意,我们山庄经营的香菇、土鸡、山麻鱼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我的工资收入很可观。”夏梅香高兴地说。

寨沙,是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一个侗家寨子,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寨有87户428人,村民素唱歌跳舞传统,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被誉为“侗艺村寨”。2012年以来,寨沙侗寨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巨变开始于2013年,村党支部带领全寨群众靠着那股韧劲毅然走上脱贫攻坚战场。同年,县、镇、村、寨四级联动,筹资120余万元,修建了通村柏油路。

路好了,寨沙侗寨的“民族文化”不胫而走,中央电视台多次来采访报道,被媒体评为“天空之城下的遥远古寨”。紧接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随后,村党支部创办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并创新建起了江口县第一家“助推文明树新风、廉政文化进村寨”整治滥办酒席的“合约山庄”,依托梵净山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在旅游发展中,观景长廊、风雨桥、红色文化基地、乡愁记忆馆、申遗展示中心、展览馆、文化广场、钟鼓楼、侗家客栈等景观景点陆续建成;“红色文化+美食山庄+乡村旅游”模式应运而生;一批批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大、中、小学生到寨沙开展暑假研学体验;一群群带着打卡赏景的旅客慕名而来,留下自己在生态王国的一段美好记忆。

随着客流量的增大,不少村民主动把民居改为民宿。“民宿从128元到268元不等,游客多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丰厚的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又可以为乡亲们谋求更大的增收之道。”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介绍。

游客的大量涌来,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也带动了农特产业的发展。“我家每年种的3亩生态环保蔬菜,全部卖到太平河两岸大大小小120多家农家山庄,每年纯利润不下2万元。”近年返乡创业的退役军人龙来发说到。

在寨沙,像龙来发这样返乡创业的村民不少,梵净山村有20多户农户发展了生态蔬菜瓜果种植园,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村里引进江口县净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花卉、梨、李、桃等产业,长期向在乡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人均劳务年增收10000余元;梵净山村村民每年通过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以上;发展林下土鸡养殖10000余羽,平均带动村民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寨沙侗寨四通八达,寨门独特别致,风雨桥、钟鼓楼依山傍水,太平河畔的柳林、萋萋芳草、稻草垛、水碾房等极富乡愁气息,具有生态元素的鸽子花路灯和鹅卵石垒砌的拦河坝别有一番诗韵和民族风味,美景惹人醉。”看到寨沙侗寨的巨大变化,村民夏得贵感慨颇多。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引导对村党支部探索‘民族文化+绿色生态+’模式,进一步将寨侗寨建成集山、水、林、田、渠、产业、乡愁、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诗意之乡。”太平镇党委书记贾小华如是说。(赵玉德 黄昌俊)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