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石阡:直面“四个难题” 做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石阡:直面“四个难题” 做好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

2021-08-20 11:51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不返贫,石阡县甘溪乡扶堰村党支部从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因地制宜组建安置地管委会,把服务重心前移,引领石阡县最大村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7户群众快步走进新生活。

依托“一核多元”,破解“谁来管”难题

一是建立健全安置点管理组织架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扶堰村易地扶贫搬迁大良田安置点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0名。同时,按照相邻原则且每单元不超过十五户的方式将安置点住户划分为十个管理单元,在每个单元推荐或指定1名同志担任单元负责人,专职负责统筹管理单元内住户的日常事务,此外,大力推行自然村民组小组长和管委会成员、单元长交叉任职,切实将德高望重、熟悉情况的同志推选出来。

二是建立健全“1+1”结对帮带机制。统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力量,搭建1名国家干部结对1名村干部的互帮互助模式,分片包保由该村18个自然村民组划分的4个片区,村干部帮助驻村队员迅速熟悉村情,进入角色更好履职,驻村队员帮助提升村干部软实力,切实发挥“1+1>2”的效果。

依托自治机制,破解“怎么管”难题

一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广泛开展“六月别样红”系列活动,将老年大学建设,红白事务邻里互助、关爱留守儿童、环境卫生整治等村级志愿服务队和春晖社、法律援助工作站请进安置点。积极营造各方群体、各类组织融入安置点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引导党员干部参与管理。将安置点党员和退休干部登记造册,和管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单元长统筹用起来,结合安置点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情况,将党员和退休干部配备到合适的单元,帮助处理单元日常事务,同时,针对矛盾纠纷处理情况,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事件,开展入户引导教育,切实提升自治能力。

三是引导普通群众参与管理。组织安置点中青妇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动员有意愿的中青妇和群众积极参与到安置点治理中,特别是将“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模范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中的代表吸纳进来,壮大安置点自治队伍,截至目前共计吸纳中青妇群众代表20余名。

依托保障机制,破解“找谁帮”难题

“现在就算家中出现什么困难,我也不怕找不到地方诉苦了。”扶堰村搬迁群众如是说。为深入了解搬迁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该村成立由联络驻村队员、村干部、管委会成员、单元长组成排查工作小组,定期上门到户开展排查工作,对于排查出来的困难家庭,及时帮助其申请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低保等,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难题。

同时,实施“微菜园”工程,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安置点周边搬迁时未占用的土地盘活,划分成147个2平方米的“微菜园”,按照相邻原则,分配给147户群众用作日常蔬菜保供,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题。此外,在安置点还开办了1所幼儿园,有小学1所,设置了1个城乡居民医保定点的村卫生室,配备2名业务过硬的村医生,全面落实安置点搬迁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组织村医上门随访,切实实现搬迁群众就学就医有保障。

依托就业机制,破解“没收入”难题

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就业岗位推介、就近安置解决等方式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难题。截至目前,在安置点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政、缝纫、厨师、挖掘机等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就业推介外出务工364人,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14名。此外,通过协调村内合作社招工向安置点倾斜等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确保暂未外出和无意愿外出务工劳动力能就近务工,实现零就业家庭清零。

如今谈到现在的生活,扶堰村安置点的村民们都信心满满,纷纷表示:“住房问题解决了,就学就医问题也解决了,也不愁生活了,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好。”(石阡县委党史办宣传宣讲组)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