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团县委四强化为抓手 构建四安家园“四梁八柱”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玉屏团县委四强化为抓手 构建四安家园“四梁八柱”

2021-08-20 16:45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玉屏团县委严格按照省市县“四安家园”安排部署,围绕健全玉屏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紧扣“搭五桥”“建五家”工作主线,聚焦安置点青少年所需所盼所急,充分发挥共青团力量,从组织化、引领化、建设化、精准化四个方面全力服务搬迁群众,确保搬迁群众将“安身之地”变为“安心之地”,成为“新市民”。

强化组织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依托党建带团建,按照“群众搬到哪里,团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完善该县各安置点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团组织发展管理。目前,全县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支部已实现全覆盖。

一是全方联动出新制。采取3个1模式(县级团委+乡镇(街道)团(工)委+安置点团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定期召开安排部署会,细化任务分工,加强督查指导,在夯实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细落实。

二是固本培元强配置。按照1个团组织+1个少工委+1个春晖社+2名西部计划志愿的工作队伍体系,及时固本强新,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建设。截至目前,该委在安置点成立团组织8个、少工委1个、建设春晖社4个、春晖感恩教育基地2个、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5支、青年突击队5支、配齐安置点西部计划志愿者12名,吸纳安置点青年500余人,在安置点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00余场次,有效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共建“居安”家园。

强化思想引领,在落实中乘风破浪

一是市民教育常抓不懈。联合县消防大队等相关单位以培育市民意识、安全消防意识为内容,开设特色“小讲堂”,帮助群众增知识、转观念、育新风。同时常态化开办青少年儿童教育活动“小课堂”,送关爱、传知识、助成长。今年以来,玉屏团县委共开展各类市民教育课程10余期,参与群众500余人。

二是感恩教育凝心铸魂。将“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感恩记忆馆等现有场地,切实凝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磅礴正能量。同时讲好勤劳致富的搬迁故事,引导搬迁群众把握精神实质,听得懂、记得住、能运用, 凝心聚力。今年以来,玉屏团县委开展各类感恩教育共10余次,参与群众500余人。

三是法制宣传入脑入心。玉屏团县委积极组建一支由安置点青年团员、青年职工、西部计划志愿、春晖使者等人员组成的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向安置点群众宣传法治教育、谈法律法规、话文明新风,提升文化,提高道德素养,有效激发安置点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共建搬迁群众“心安”家园。今年以来,玉屏团县委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8余次,参与群众300余人。

强化阵地建设,在深化中巩固发展

一是持续开展“四点半课堂”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玉屏团县委聚焦主责主业,将“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多方协调联系,在全县5个搬迁安置点内均开办“四点半课堂”,以“移民点团建+志愿服务”的模式,破解了搬迁安置群众小孩的课后教育问题,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切实将共青团服务阵地、服务力量、服务触角延伸到搬迁群众身边,助力搬迁群众建设“四安家园”。今年以来,玉屏团县委开设“四点半课堂”共计80 余课时,受益青少年达1000 余人。

二是继续提升脱贫攻坚青年夜校,打响群众知晓度。通过招收安置点青年群众参与培训,开办思想微课堂、道德微课堂、扫盲再教育、法律法规、卫生健康、文明习惯养成、就业技能等课程,实现安置点群众从“强制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切实让夜校成为了贫困群众“扶智、扶志”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搬迁群众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共建搬迁群众“身安”家园。截至目前,共开设脱贫攻坚青年夜校40 余期,参与群众600 余人次。 

强化精准服务、在创新中推陈出新

一是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化。根据安置点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因地、因人制宜来设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不看场面、不求热闹,只求精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内容包括圆梦微心愿、爱心理发、买菜买药、送水送气、物品搬运、课业辅导等多种服务项目,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在搬迁群众的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

二是“青年讲师团”持续发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四点半课堂”,以青年人的视角、用青年人的声音,架起党的理论学习和青年之间学习传播的桥梁,开展教育宣讲活动,引导安置点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扩宽成长道路,帮助安置点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植爱国情怀。今年以来,团县委“青年讲师团”先后在全县各安置点开展宣讲活动共计10余场次,覆盖安置点广大青少年800余人。

三是精神文化无缝衔接。不断加强安置点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原则,联系江苏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及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向全县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捐赠爱心书籍共计6000册,丰富了安置点书院的图书库。同时,协助开展文艺汇演、读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6余场次,切实增强安置点青少年文化认同感,有效促进安置点广大青少年提振精气神。

四是“三送”活动强强联动。将用人单位与青年需求结合起来,联合县人社局、县民政局等单位广泛开展2021年春节招聘会、“送雁、留雁”大型专场招聘会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将岗位信息及时送至安置点青年群众,提供有效岗位870余个。同时,持续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服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并先后组织外出参加“多彩贵州·创在乡土挖掘机、电焊工、等培训,覆盖安置点青年100余人,多措并举保障搬迁青年壮士就业创业,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吴明洁)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