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建强人才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松桃:建强人才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26 10:24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自中央、省委和市委安排部署乡村振兴工作以来,松桃县委坚持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总量、提升综合能力,积极构建人才吸引与培育的新格局,并教育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鼓励专家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瓶颈,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管保障”职责,建立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专班下设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具体办公,确保乡村人才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制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调度、调查研究、考核评估等制度机制,定期召开全县人才工作调度会,对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度,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积极引导各类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有效推动各类专家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将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内容,采取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年终考核的方式,对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倒逼工作责任落实。目前,已召开调度会4次。

拓宽引才渠道,持续建强人才队伍

成立县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创新引才模式,扩宽引才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引才方式,借助贵州人才博览会、省内外高校、智汇铜仁·千名英才、东西部协作等各类平台载体,实施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选调生和公务员招录、村干部“五个一批”选聘、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等引才工程,大力推行项目引才、异地用才、社会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实现人才引进常态化和来源渠道多样化,有效带动各类专家人才进一步集聚松桃,着力发挥松桃人才强“磁场”作用。目前,已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96名,招录选调生、公务员33名;选聘348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新下派科技特派员33名、产业指导员15名;东西部协作选派专家技术人才10名。

科学培育人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制定全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全县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持续抓好全县重点人才倍增任务,不断做大全县重点高精尖人才“基本盘”。深入实施“五类人才”培育、选调生跟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等重点计划,持续推进优秀年轻干部“五项行动”、村干部“五个体系”建设、村干部学历技能提升和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等人才工程。充分利用省市县级人才培育基地,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等,切实提升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村社合一”,选优配强村级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基层人才队伍,加快在农村基层一线、乡村振兴前沿培养锻炼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目前,已培训“五类人才”7441名;新增省级人才培育基地2个;将147名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提升至全日制大专水平。

注重作用发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围绕全市产业发展“一强二富三创”目标和全县“3+N”产业发展体系,深化“双招双引”工程,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模式,继续推进农业专家精准服务“三农”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用好下派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产业扶贫专家、坝区产业技术服务小分队和农技服务党员先锋小分队,利用其技术特长和优势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的蝴蝶效应。大力鼓励农业技术人员下乡包村指导产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员、管理人员领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鼓励他们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目前,坝区产业技术服务小分队已开展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各类服务3687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34个。

优化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面摸清人才底数,优化人才服务机制,积极梳理整合现有人才政策,着力构建县域特色人才政策体系,最大程度地解决好人才事业发展平台、编制、住房、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县管专家制度和“优才卡”制度,由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并优化打造“人才之家”线下实体平台,切实为全县优秀人才提供更加优化的政策咨询、信息资源共享、创新创业支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全县人才服务质量。开通“96567”人才服务热线,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行“人才日”工作机制,助推人才良好发展。完善人才工作宣传机制,加大对专家人才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的宣传力度,传递松桃人才政策“好声音”,讲好松桃人才“好故事”,大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目前,已评选市级“优才卡”对象10名、县级“优才卡”对象20名;在中央、省市县级媒体平台发表专家人才宣传报道41篇;县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专家人才60余人次。(安浩)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