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困牛山战斗铸就精神丰碑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石阡县

石阡:困牛山战斗铸就精神丰碑

2021-11-20 04:56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困牛山,四周高山围绕、两面悬崖峭壁、三流奔涌向西,如此险象环生的绝境。

青山处处埋忠骨!困牛山何其有幸?革命英雄何其有悔?

困牛山,在87年前的100余名红军战士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寸山河,而是他们心目中无限美好的江山,可以用满腔热血洒入,值得用年轻生命保护,用壮举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

一座红色讲堂

“跳崖那年,我的父亲卢廷轩才10岁,祖母任银秀因身体不好,住在观音阁,红军来看到后,说是‘穷人的部队’,还给了她两块花钱。”川岩坝村59岁的党员卢大发,回忆起当年父亲心目中的红军形象时如是说。

“现在全村光是退伍军人就有20多个,现役军人也很多,我们都希望把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一直这样延续下去。”困牛山村庹家湾组74岁的退伍军人、困牛山村退休支部书记周增明介绍。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依托困牛山百余名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遗址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县域导游队伍、镇村干部、村民群众等优势,引领培育一支说得好、讲得透的“红色故事讲解员”队伍,通过现场讲、会上讲、专题讲等形式,切实把石阡的红色故事讲述好、革命精神传承好,让困牛山100余名红军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该县红色故事讲解员在困牛山百余名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遗址宣传讲解900余次,3万余人聆听讲解。

一套生动教材

“红军被敌军、地方军团紧追到此,四面环山都是敌人,老百姓被敌军押在前面,为了不伤害老百姓,毅然选择集体跳崖。”困牛山村支部书记张国玉回忆起祖辈讲过的红军故事,语气有些哽咽,两眼充满泪光。

“困牛山战斗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河岸都是红色的。”在困牛山战斗遗址,再忆那场悲壮的战斗,71岁的困牛山村民任明秀老人握紧拳头,语气依旧激愤。

近年来,石阡县深度挖掘整理红色文化,理清石阡的红色记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落实责任担当的赤子情怀。在境内全方位搜集红色标语和漫画10幅、红军遗物70件,已采访收集整理困牛山战斗幸存红军后代8户20人。已出版《红军长征在石阡》《沿着红军的足迹感受石阡》《中国共产党石阡县历史大事记》《困牛山红军壮举》《红色石阡记忆》等5部红色作品,《中国共产党石阡县历史》《石阡革命故事》正在校审出版中。

一部信仰史诗

“当时不知道是谁喊,把枪甩下河去,我们一起跳崖,绝不能做俘虏。”陈世荣生前曾到川岩坝小学给全体师生上思政课,卢大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也知道跳下去就是死,但是我们不能伤到老百姓,也不愿做俘虏,大家宁可跳崖。”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舍身忘我,奋不顾身。100余名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没有一个人叛变,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宁可自己死,也要换取挡在敌人前面的无辜百姓生。

“红军精神早已镌刻在困牛山村的党员和群众心目中。如今,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大家都感恩红军,逢年过清明节,周围的群众都会来纪念红军。”张国玉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石阡县始终把党史理论学习有深度、宣传宣讲有厚度、服务民生有温度、解决问题有速度作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在学习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为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创佳绩,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再立新功。(秦楚焱

责任编辑:杨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