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文化赋能助力 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玉屏:文化赋能助力 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2021-11-22 16:11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玉屏侗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本地红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禀赋,在“融”字上下功夫,以文艺展演为抓手,传讲党史故事、回顾奋斗历程、歌颂党的恩情、传承民族精神,借助文化服务惠民生、聚民心、强信心、筑同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学思践悟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山歌颂党恩,唱响侗乡爱国情

玉屏是全省唯一的侗族自治县,是“侗族文化艺术之乡”,具有底蕴浓厚的侗族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充分融入侗族山歌、侗歌文化元素,举办“侗歌唱响新时代”山歌竞赛活动,山歌爱好者以歌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的政策”为主要内容,用悠扬嘹亮的侗族山歌感谢党、歌颂党、拥护党。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㵲阳河畔颂党恩 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文化活动,综合运用情景表演、个人独唱、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讴歌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热情抒发侗乡人民昂扬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同时,在风雨桥上,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歌咏活动,侗乡群众积极参与,载歌载舞,齐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永远跟党走》等革命歌曲,共同唱出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抒发对党的挚爱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非遗传党音,凝聚人心话共识

玉屏也是“中国箫笛之乡”,具有悠久的箫笛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玉屏箫笛,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名扬海内外,其制作技艺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勇于开拓、大胆尝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巧妙融入箫笛文化传承学习,双措并举,实现了学党史、学文化、传承文化多丰收的效果。充分发挥和利用箫笛博物馆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学生参观箫笛博物馆,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现玉屏历史沿革、箫笛发展历程、箫笛雕刻技艺及箫笛未来发展。同时,还举办了箫笛文化知识讲座,箫合奏《我和我的祖国》、笛子独奏《爱国歌曲串烧》等革命歌曲展演活动,箫笛制作与诗词刻制活动,用艺术家的刀笔歌颂党的伟业成就,刻画箫笛之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民族历史和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箫笛文化产业发展。以庆祝秋收为契机,举办了“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极具特色的鼟锣表演、手鼓表演、笛子独奏、长桌宴、收割比赛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玉屏繁荣向上的美丽乡村新形象。

线上拓阵地,乐享文化飨盛宴

充分延伸“网络”触角,拓宽“指尖”学习阵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学习从“面对面”向移动优先拓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可足不出户实现“云”上学,乐享文化知识盛宴。该县各单位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知识微讲堂”等专题板块,每日推送党史知识,发挥微媒体矩阵优势,使线上“微”学习成为常态,实现了学在平常、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该县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用好学习党史“活教材”,丰富线上学习资源,讲好玉屏故事,传播玉屏声音,彰显玉屏特色,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挖掘红军在玉屏的故事、玉屏老兵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持续推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玉屏融媒体在抖音号制作推出印山民族小学大课间千人合奏箫笛爱国歌曲等短视频,用悠悠箫声、阵阵笛韵抒发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展示玉屏箫笛艺术魅力,弘扬箫笛文化。该县政协经过多年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玉屏味道》文史专辑,在公众号开设“玉屏文史”、“玉屏味道”等专栏,持续推送本地历史文化和美食知识,把“知识营养早餐”送入手中,让大家“一键”即可感受玉屏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饮食文化气息。

服务惠民生,扮靓群众生活

统筹整合全县文化资源,充分聚焦非遗传承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事业、乡村振兴,推出系列文化服务活动,真正做到“文化惠民”,让“我为群众办实事”惠及千家万户。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我们的节日·中秋”、“我们的节日·重阳”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送上一场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营造欢快热烈的文化氛围,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该县还融入阅读、公益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家庭教育沙龙”,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对家庭教育进行解读和分析,为家长们解疑释惑,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开展“传承侗乡文化·领略箫笛风采”研学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现场参观学习,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引导学生从小学习箫笛、爱上箫笛,传承箫笛文化。举办“花儿向阳·童心向党”暑期公益培训班,开展舞蹈、声乐、竹笛、口才公益培训,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提升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播撒下了“文艺种子”。(翁倩)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