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的“朋友圈”效应 ——石阡县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发展茶产业的故事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石阡县

村支书的“朋友圈”效应 ——石阡县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发展茶产业的故事

2021-11-23 23:25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潘佳本 刘煜妤

“他的朋友很多,我们这里的茶产业有奔头。”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村民杨君霏这样评价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

最近,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刺绣专家王伟杰又来找周绍军谈合作,王伟杰另一个职务是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他这次是来找老朋友周绍军签订与大屯村的研发刺绣茶枕合作协议。

“用大宗茶生产刺绣茶枕,为大屯村的茶叶销售又打开一条路。”周绍军很高兴。很快,村民杨君霏与另外40多名留守妇女就成了刺绣茶枕首期培训的绣娘。

周绍军的朋友中,像王伟杰这样的专家还有很多,他经常向专家请教如何有效延长茶产业链,并邀请他们来指导。

“来往最多的还是乡亲,我们正拧成一股绳,一起发展茶产业。”周绍军说。

与老农“同凳子”

18岁那年,周绍军只身南下广东,从搬砖块、和砂浆做起,脑子灵活的他带领村里打工的年轻人成立了工程队,到20世纪末,年收入就超百万元。眼见珠三角城乡日新月异,而家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撂荒的土地也越来越多,面貌和产业不见起色。

2000年初,周绍军把工程和队伍交给伙伴打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回乡创业上,投资上百万元购置了原供销社大楼并进行改造,一边销售农资,一边收购农产品。

2001年,周绍军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遍访全村300多户村民,寻找合适的产业。

石阡种茶历史悠久,盛产的苔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大屯村村民也多有零星种植,村集体就有600亩茶园,但村民大多只会种粮不善管理茶园,村里的茶园仅以每年1万元租给浙江客商经营。看着浙江客商每年制作好茶叶后,通过航空销往全国各地,见过世面的周绍军就在想,这里面肯定商机很大。

2005年,石阡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茶产业,“发展上规模的特色产业才是出路。”周绍军决定带领乡亲规模种茶。但是,要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谈何容易,赞同种茶的农户不到三成。

周绍军和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有时为了动员一家,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与乡亲同坐一条凳,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村民们的顾虑被一步步打消了。

在国家相关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周绍军带领大家租来挖掘机、背上干粮、打着手电,夜以继日平整土地、栽种茶苗。2005年,全村茶园突破8000亩。

与专家“拜把子”

“以前喊种茶,现在又不管卖,不如挖掉茶树种粮食。”茶园陆续投产,但茶农除了卖出少量春茶茶青外,收入并不高,有的村民开始抱怨周绍军。

2007年以来,全省各地开始规模种茶。大屯村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周绍军决定向贵州大学教授宋宝安请教。“产业要持续必须保证质量。”宋宝安建议专注有机生态茶。

按照专家的指导,周绍军组织206户茶农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精细化管理茶园。但是,茶园效益并未明显改善,合作社每年还要亏损20万元。

“合作社不是福利社,必须要盈利。”贵州财经大学教授黄东兵率队到大屯村调研后,建议股权化经营合作社,提升茶农管理的积极性。

为了打消村民茶叶销售难的顾虑,村支两委引进浙江泰龙制茶有限公司,全权管理茶园、加工销售茶叶,有机整合生产一线与销售终端,用市场需求指导全村茶叶生产。

“要让村民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必须全面利用好茶园资源延长产业链。”周绍军说,为了全村的茶产业,他不断结识农学、经济学、医学、文学等多领域的学者,请他们进村调研,给出指导建议。如今,当地建成20余个“宋宝安茶叶育种基地”,新增翠芽、毛峰、大宗茶等茶叶生产线。

在指导与实践中,专家学者均与周绍军成为亲密的朋友,随时用电话或微信交流困难、分享成果。一个只上过初中的村党支部书记咋会结交如此多的专家朋友?王伟杰坦言:“他不仅是一个紧跟时代的实干家,还因为我们都有更快更好推进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

共同发展“茶园子”

“茶枕的事进展如何?”才送走几个广西茶商,周绍军接到龙塘镇副镇长何应江的电话。“前期技术培训正有序进行,但产品质量认证、图案色彩更新以及销售渠道等还有很多难题。”周绍军回复。

周绍军说,上级都很关心大屯村的茶产业,希望大屯村能闯出一些新路。但在这过程中,也有多次不同观点的交锋。

“2005年,我带领村民规模种茶。当时的村支两委,也有村干部认为茶园见效慢,建议少量试种,多发展短平快的蔬菜、烤烟等产业。我认为,蔬菜产业也可能遭遇挫折,且村里还无法解决前期投入。”

这是大屯村初次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谁心里都没底。双方一边争论,一边打电话咨询县、镇领导和省、铜仁市行业专家。经过6小时的讨论,规模种茶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当年,全村新增茶园7000多亩,还带动相邻村寨规模种茶。村民们愈加信任周绍军,他于2010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以大屯为中心的连片茶园成为省级示范园区。

随着投产茶园猛增,当地几家茶叶加工厂开始压低茶青收购价,一些茶农觉得种茶不划算,管理茶园越来越不上心。镇里有干部建议大屯村把茶园承包给外面的客商经营,村民收取茶园租金和务工收入。

“茶园是村民的命根子,茶产业需要持续健康发展。”咨询了专家朋友后,周绍军婉拒了进村承租茶园的省外客商。

有众多专家当参谋,大屯村的茶产业日益红火。2019年,石阡县决定成立大屯联村党委,整合相邻8个村的2万亩茶园,引进石阡苔茶集团,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如今,大屯茶业园区已成为国家级示范园区,茶叶获欧盟认证。今年,园区茶业产值将超亿元。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智力支持。”周绍军说,为了让乡亲的绿色致富路越走越宽,他将继续结识更多朋友,让更多人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