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新市民“四安家园” 大龙开发区这样做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筑牢新市民“四安家园” 大龙开发区这样做

2021-08-19 10:28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为切实加强安置点新市民的服务管理工作,大龙开发区狠抓基层基础、公共服务、就业增收、思想引导,使新居民真正实现“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努力筑牢新市民“四安家园”。

1

开发区移民安置点环境

抓基层基础,建“居安”家园

狠抓基层组织促活力。强化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工会“1+N”服务模式、“六有”标准建设,推进团工委“益家仁”精准志愿服务站和八支品牌志愿服务队抓后续扶持,推进妇联三级联动传帮带工作机制、实施执委1+1联系制度。

2

“新市民·追梦桥”为民服务中心

狠抓服务品质促居安。注重提升服务品质,组建物业、城管、供水、供电联合服务工作组,加强精细化服务,实行半小时服务圈“不打烊”服务制度,线上线下收集需求“订单”,社区工作组或志愿者在半小时之内上门服务。同时,扎实推动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办证5671户,正有序发放不动产权证。

3

新居民在小区休闲娱乐

抓公共服务,建“身安”家园

狠抓公共服务促民生。强化公共服务资源保障,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新建学校7所,实现搬迁适龄儿童就地就近入学。强化公共服务力量保障,公共服务力量下沉,民生保障服务窗口前移安置点,设立就业、民政、医疗、养老、水电、户籍等办事窗口,整合“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服务中心资源,在群众家门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4

校园课间娱乐

狠抓市域治理促和谐。在各安置点共设置监控点位367个,各单元均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按照网格化定位、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范围覆盖要求,选出网格员237名、联户长451名、楼栋长268名。今年以来,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宣传法治教育、法治宣讲等活动8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3起,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

5

进行家庭医生签约

抓就业增收,建“业安”家园

狠抓精细服务促就业。充分利用园区发展优势,筛选出适合新市民就业工作岗位5000余个,收集更新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相关数据10076条,通过新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发放招聘宣传册、组织专场招聘会、岗位推荐上门等多种方式,成功推荐2169人实现就业。同时,结合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意愿,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班组式”技能培训26期4126人次,确保人岗训相适。

6

德龙新区藤椅加工扶贫车间

狠抓精准施策促增收。深入实施工业化精准扶贫,狠抓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提质升级,带动搬迁就业1836人。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带动新市民就业增收300余人。持续推进灵活创业就业,引导新市民租赁安置点门面自主创业347人,开设产业扶贫车间(基地)19个,吸纳搬迁劳动力700余人就业,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居家和就业的矛盾。同时,还推进劳务输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助力新居民实现就业增收。

7

忙碌的就业扶贫生产车间

抓思想引导,建“心安”家园

大龙开发区一方面狠抓教育引导促感恩,持续开展“两走进·两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思想进一步转变,入户宣讲2.8万余人次。

8

感恩教育

9

欢聚一堂观看精彩演出

另一方面狠抓文化融合促融入。将乡愁馆作为特色民族文化阵地打造,布局土家傩戏文化、侗族萧笛文化元素,传承发扬土家炸龙说春、侗家萧笛花灯乡土民俗,既展示迁出地的巴蜀文化,也展示迁入地的荆楚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利用传统节日在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文艺活动,让群众们纷纷“亮出”家乡文化,通过文化碰撞,增进新市民与周边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新市民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郭秋月)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