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贫:凝心聚力拔“穷根”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同心战贫:凝心聚力拔“穷根”

2022-01-06 16:21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赫章县海雀村的3个村民组311户农家,家家断炊……”1985年6月2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的一篇《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的内参将海雀之贫、毕节之困传到党中央,引起了党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作了重要批示。

1985年7月24日,履新仅3天的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随即赶往赫章县等地走访调研。在对当时的毕节地区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并经国内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后,1988年6月9日,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的毕节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后正式建立。

1987年的毕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2元,315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不足200公斤……贫困,贫困,还是贫困!

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立后,最大的使命就是冲破千年贫困的束缚。

30多年来,在全国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东西部对口帮扶城市等各级各界的倾力帮扶下,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在开发中扶贫、在扶贫中开发的要求,千方百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海雀村,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台盟中央定点帮扶后,多方筹集协调资金实施民生工程,先后投入或协调资金380万元,在海雀村实施了茅草房改造、人畜饮水、新建学校、教育资助等项目,帮助协调国家储备林项目,发展林下养殖、民族手工艺等产业,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捐赠助学、结对帮扶等方式,使海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不到5%扩大到77.21%,人均年收入从30多年前的33元上涨到现在的1.62万元。昔日的荒山穷山变成了今日的“金山银山”。

同时上涨的,还有1200多位村民的幸福指数。如今海雀村一半以上的人家购买了小汽车,17户人家办起了民宿。“海雀人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要感谢统一战线对我们的倾力帮扶。”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说。

民盟中央持续推进毕节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上小河村的生态修复、致公党中央先后引进多家光电企业入驻七星关区工业园区、九三学社中央呼吁将威宁机场建设纳入中国民用航空“十二五”规划……

在统一战线的倾力帮扶下,毕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75万,19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役取得胜利,正向乡村振兴迈出坚实的步伐。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