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探索产业生存之道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多种方式探索产业生存之道

2022-01-07 11:00 来源:人民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在大会配套的全国纺织非遗苗绣精品展中,32家参展商带来形式丰富、种类多样的展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体验项目,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苗绣产业正在朝多元、国际、时尚和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对于从业者而言,苗绣产业化发展的提出,正为他们拓宽了一条新大道,也推动着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生存之道。

在“黔尚品”展台,各类融合苗绣元素的商品贴合生活需求,也具备不错的审美价值。贵州黔尚品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者张薇薇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与脱贫攻坚衔接,通过订单为不少绣娘实现了居家就业。现在接续乡村振兴,作为2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应该思考更多新的发展方式。”她认为,要让苗绣走得更长远,就必须要实行产业化。作为从业者,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还需要用更多包括高科技在内的手段,进行不断创新。

火花文创和蝉之翼两家文创企业共用一个展区,展出了许多创意十足的产品。如一套名为“会唱歌的刺绣”的粽子形挂件,采用锁边绣、包线绣等多种苗绣技法,这是火花文创负责人龙沁洁在西江镇龙塘村当志愿者时,从背着孩子一边唱歌一边刺绣的绣娘身上获取的灵感。对于火花文创这样的小微企业而言,设计是自己的优势,但生产和销售是短板。龙沁洁选择与其他在生产和销售上具备优势的企业抱团取暖,“会唱歌的刺绣”就是出自西江镇龙塘村以及台江县老屯乡“苗人匠心”的绣娘之手。

展览还有一个自带科技“光环”的展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体验,这是由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打造的苗绣文化VR交互体验区。据贵州大学教师吕健介绍,这个是实验室在数字化保护的村寨中建设的虚拟展厅,其中的虚拟展品运用苗绣和蜡染的元素进行设计,设计的纹样则都是从实验室建立的纹样数据库提取出来的,而纹样数据库是实验室团队通过乡间、博物馆、传承人等不同途径采集而来,总共有几万个纹样矢量图。目前,实验室已与省内多家文创企业达成合作,数据库中的纹样已经陆续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从一项在苗族历史中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逐渐挖掘出“以针为笔,以线蕴色”传递民族独特审美观念与历史温度的文化表达,再到如今一步步形成产业链条,向着产业化、时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目标不断迈进……在第五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多彩贵州苗绣系列活动中,贵州苗绣正张开双臂,拥抱产业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