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1-07 11:03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编者的话

文旅乡村好韵味

为什么要发展乡村旅游?在《新黔中行》里,我找到一个颇具日常性的回答:对旅客而言,恰似人生的航船偶然停泊在静静的港湾;而对乡村而言,则是寂静的港湾等到了更多“回家”的船。

“回家”总是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寻味乡愁”一度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代名词。抛开感性思维,乡村与“回家”还存在着人与自然的理性沟通,引导人们回归纯粹和本真,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和谐统一。近年来,“回归本真”在乡村旅游中变得越发重要,也成为许多人一路向前的决心和理由。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李成举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深信不疑。为了保护红旗村的“金海雪山”,他小心翼翼呵护着村里的李树林,在他看来,这是红旗村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家乡回归自然的最佳机遇。守住家乡特色自然资源让李成举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贵定县红旗村:金海雪山 花期之后》一文里,作者记录下红旗村的旅游状态:“红旗村人的美好生活已不再限于花期。”

文旅融合的路径就是文化贴近生活、旅游回归生活。在《龙里县平坡村:“农民画家”兰开军》一文里,回到家乡驻村的兰开军看见到了乡村原生活的美。他开始重新审视平坡村,寻找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文化特性和本真属性,开发出属于平坡的乡土文化。他带着大家在刷了白漆的墙上作画,让整个村庄回归生活的原真和原态,引来了游客也助推平坡苗画走出大山、走进学堂。

作家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养成了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惠水县好花红村:“好花红”的文旅效应》一文中,便讲述了一个“当文化成为生活方式”的故事。

布依族民歌《好花红》脍炙人口、流传已久,它改变了一个村的发展际遇,也让许多人有了更多的选择,非遗传承人王科国就是其中一个。从传唱它到继承它,最后再因此吃上了旅游饭,王科国对《好花红》的感情不言而喻。当文化融入生活,那么诗意无处不在。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好花红村的文化血脉愈加活跃,那一抹“乡土本味”在发展中渐渐浓郁。

山水风光、乡土之韵,都是大自然最本真的存在,都是生命意蕴的丰富展现。无论是红旗村、平坡村,还是好花红村,它们的发展都与自然生态并肩齐走,在旅游体验空间里以人与生活作为原点,保持着独立的“本真”。或许,回归本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李成举、兰开军、王科国等乡村建设者却怡然自得,一直积极、向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