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众幸福感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增强群众幸福感

2022-01-08 12:49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乡村有“形”,还要塑“魂”。

近年来,毕节市因地制宜,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基础上,以省级和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成效再上新台阶,展现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毕节特色田园乡村新面貌。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省级和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3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0个。

此外,毕节全力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多措并举树立文明乡风。

1月2日,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寂静的夜晚被欢快的歌曲打破。“我们正在为新年的文艺表演排练节目。”搬迁群众赵远英说。

赵远英是柏杨林街道“文化振兴工作宣传队”队员。这支“文化振兴工作宣传队”大部分队员都是搬迁群众,人数有400余人,分为苗族芦笙舞队、苗族民间舞蹈队、中老年合唱团、广场舞队和戏曲艺术团。

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帮助下,宣传队队员自编自演戏剧小品、舞蹈、戏剧联唱等节目,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和家乡的变化,将文明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嵌入节目中,让群众在观看节目时,潜移默化感受文明正能量,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新风尚。

“文化振兴工作宣传队”只是柏杨林街道开展文化惠民取得的成效之一,柏杨林街道在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过程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对接梳理群众的需求,制定文明实践清单,采取“讲、习、评、帮、乐、庆”6种实践形式,开展“移风易俗”“文化进万家”“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

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文明乡风建设的不仅是柏杨林街道,2021年,毕节市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4个,新建、改扩建、整合设置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达到100%,1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以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载体,毕节打造了乌蒙文化艺术节、我的中国梦·文化惠民进万家等12个市级品牌文化服务项目。

同时,毕节大力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七人议事”等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大操大办酒席、厚葬薄养、低俗婚闹等问题。深入开展“积分争星”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使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奋楫再出发,风劲好扬帆。新征程上,毕节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