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部门综合

铜仁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2022-01-12 10:47 来源:众望新闻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043

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铜仁市人民医院向“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接续奋进

“推动市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加强社区公益性卫生服务站建设,促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

2021年12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铜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陈昌旭在工作报告中,向全市400余万干部群众发出铿锵强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为铜仁市人民医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树起了鲜明的风向标。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055

铜仁市第三次党代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

“是机遇,更是挑战,是武陵山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更加便捷、更加优质医疗服务的热切期盼,更是医院不可推卸的责任。”报告中两次提及“铜仁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参加会议的铜仁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胜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华倍感振奋。

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是“十四五”期间贵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决策,对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切实推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5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贵州将在铜仁市、黔东南州、毕节市、黔南州、六盘水市5个试点地区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黄胜介绍道。

功能定位、内容建设、目标任务……什么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03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在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信息化等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有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医疗机构,配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牵头作用,引领区域医学技术发展,带动县域医疗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引导省会城市以及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区域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石华告诉记者,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就是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重症疑难复杂病的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大病不出省”目标。

那么,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到底怎么建?

基础建设是硬件是保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翻看铜仁市人民医院112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础设施一直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09

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的柯姆林夫妇在商贸繁盛的铜仁城下南门创办了福音医院,彼时,医院占地仅800平米,建筑面积500平米,3幢楼房、1幢平房。

1951年5月,铜仁专署组织接管小组正式接管,将其与铜仁专署中心卫生院合并,以原福音医院的房屋、人员、物资设备为基础,加以改造发展,更名为“铜仁专署医院”。1966年又将医院更名为“铜仁地区人民医院”。

2012年,铜仁撤地设市,铜仁地区人民医院更名为“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同年4月,又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随后,铜仁市整合医疗资源,撤销原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铜仁市医疗设备修理所建制,组建“铜仁市人民医院”。

“10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医院历经多次改扩建,但是受制于基础设施,一直未能实现大跨越。老院区占地面积只有50亩,仅有内科、外科和门诊楼,空间狭小拥挤,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和医院自身的发展需要。”石华说道。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17

突破困局求跨越。2012年,铜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医院做出“搬出老城、屹立新城”的战略部署。医院上下积极响应,全心全力奋战,打了一个彻底完善基础设施的翻身仗。

2015年,位于川硐教育园区,占地365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铜仁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并于同年9月29日启动搬迁,10月10日正式开诊。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铜仁市人民医院也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23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30

内科大楼、外科大楼、门诊医技楼、规培基地、肿瘤中心、放疗中心、儿童医院、体检中心……如今的铜仁市人民医院,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清晰,服务更加完善,群众就医体验更加舒适。

目前,医院拥有医务人员2000余人,开放病床2000张。设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诊量79万余人次,住院病人5万余人次,年手术3万余台次。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我们不仅要满足市内的医疗需求,还要放眼整个武陵山片区,显然目前医院的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夯实。”石华介绍,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仅基础设施建设就投资了2.5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34

据了解,铜仁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用地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传染病区31500平方米、教学科研实训基地14500平方米以及医疗信息化工程及其配套附属设施设备采购。

“目前,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在两年内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好。”黄胜表示,医院将根据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立足于现有机构和在建项目,改扩建必要的业务用房,与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相匹配,改善诊疗环境和服务设施条件,为患者提供清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为实现“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目标打下硬件基础。

人才建设是根本是关键

近日,铜仁市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实现了“零”突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向道康博士团队的带领下,铜仁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开展了“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心脏畸形修复术”。

而就在不久前,铜仁市首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也在该院心血管内科科室负责人龚福汉博士的带领下成功实施。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38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45

铜仁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开展首例“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心脏畸形修复术”

医疗技术捷报频传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铜医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是医院深入推进“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人才建设促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重点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科学定位。

112年风雨阳光、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在岁月的历练中,医院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从最初的3名医护人员、单一诊疗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集急救、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49

然而这所享有铜仁市唯一“三甲”盛誉的公立医院并非想止步于此。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近年来,该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断加码,创新育人、引人、用人机制,通过招硕引博、内部培养、外出进修等方式,聚力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医护队伍。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53

铜仁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熊明为引进的博士颁发人才引进费1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156

黄胜(左一)石华(右一)为引进的硕士颁发人才引进费25万元

——优化引才政策。在经济待遇和工作平台方面出台更加优惠措施。如规定:全日制博士正式录用后,免费提供总价70万元以内的住房1套,人才引进费最高发放100万元,并给予最高1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主任医师被录用后,同样提供住房1套,并分别给予最高60万元的人才引进费和1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

——立足自身培养。医院支持鼓励中青年医护人员提升学历,同时与苏州大学医学部联合开办苏州大学医学类在职研究生班、积极参与黔医人才“攀登计划”并与遵义医科大学联合开办在职研究生班,邀请专业英语老师来院开办夜校培训班,对有考硕博意向的医护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在鼓励医护人员提升学历的同时,积极为医护人员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先后选派多名中青年医生分别到英国、德国、美国进行临床交流学习,提高眼界,拓宽视野。

——精准化培养人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与北京、上海、苏州、重庆、贵阳等高等级医院建立合作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派出中青年医护人员学习最新医疗技术。近三年来,医院共派出231名医护进修学习。

——重视职称晋升。持续加大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针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他们在科研、教学上下功夫,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吸引和刺激下,医院人才呈梯队发展,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00

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班、黔医攀登计划申硕班班会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04

铜仁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华作题为《人才培养的现实与思考》讲座

“上一个五年,我们高级职称110余人,其中正高10余人,副高1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0,博士为0,硕士50人,市管专家2人。截至目前,医院高级职称420余人,其中正高106人,副高31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博士14人(含在读),硕士178人(含在读),市管专家5人。”石华介绍道。

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医院的学科建设、科研等工作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肿瘤科作为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有效推进,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产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医学影像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妇产科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骨外科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医肛肠科是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泌尿外科等28个学科是市级重点专科。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08

放射科被评为全省第八批医学影像基层人才建设基地;肿瘤科被评为全市首批人才建设基地,并取得科技奖3项,其中: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科研课题立项110项,其中:省科技厅科研立项1项,省卫健委科研立项9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3项, 市级科研立项98项。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15

中青年医生在国外研修

“不管是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学科建设,目前离支撑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都还有一定的差距。”黄胜告诉记者,按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建设期间,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要根据专科建设需要分别引进(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10人以上、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30人以上,高级职称人员10人以上、培养院内高级职称人员50人以上。

到2025年,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到15%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1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70%。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21

黄胜荣获首届“铜仁杰出人才”提名者;黄胜(中)、王学胜(左二)、黄雪梅(左一)、姚彪(右二)、谯松(右一)入选铜仁市第三批市管专家

“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还将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上同时着力,不仅限于博士硕士,还要引进高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端团队,以人才为支撑,建立起庞大的重点专科群,为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下坚实基础。”黄胜说。

文化建设是灵魂是引领

医院党建文化走廊里阔步前行,汲取“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医院科普文化长廊间流连忘返,经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甘于奉献”职业精神洗礼。

医院公园景观连廊旁徜徉漫步,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与人文关怀。

……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26

党建文化走廊

如今的铜仁市人民医院,处处彰显着文化气息,以文化滋润、升华着医护人员的精神世界。

文化是医院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医院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十分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深化和丰富医院文化建设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31

科普文化长廊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包括医院的建设,不是说有了钱、有了楼、有了设备、有了人就行了,这些都不是灵魂,灵魂是‘文化’。”在石华看来,不管是硬件设施的修建,还是软件设施的补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37

公园景观连廊

“要实现这一目标,医护人员必须管好手中的笔和心中的刀,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时刻秉承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石华告诉记者,医院不断总结梳理在百年历史发展中积淀的文化精髓,提炼出【厚德崇仁、博学笃行】八字院训,彰显百年铜医之精神气质、承载百年铜医之厚重底蕴、为全院干部职工植入独具医院特色的文化基因。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44

石华进一步介绍说:“[厚德]出自《周易》,意思为有大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崇仁]: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崇仁有崇尚‘仁义’之意,兼顾铜仁‘仁义之城’的根本;【厚德崇仁】,表明了医院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上的价值取向。而【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乃为学之基,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笃行]乃为学之终,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同时也契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石华说,未来,医院将以“德”“仁”为精神追求,以“学”“行”为行为追求,争取培养打造一批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厚德崇仁、博学笃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医务人员,以文化引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112104249

传承、培育、创新、发展,夯实基础、深化内涵、强化引领……铜仁市人民医院正向着实现“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的身心”目标阔步向前。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铜仁区域内乃至整个武陵山地区高水平临床诊疗中心,示范引领区域内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内相关专业医疗水平快速提高,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基本实现“疑难重症救治不出区域”的发展目标。

构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铜仁市人民医院志存高远!(田怡筠 林秀姜)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