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担当“上游责任” 融入“长江” 绿色转型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省内新闻

正安县担当“上游责任” 融入“长江” 绿色转型

2022-01-12 10:49 来源:贵州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对于吕道达来说“长江经济带”遥不可及。按他的话说,他管不了那一带,只能管理新州河这一带。

新州河位于正安县的新州镇,老党员吕道达从小就在河边长大,几米宽的河道对于他来说有着别样的情感,每天起床到河边转转,清理岸边的垃圾、捞起河里的杂物、劝导捕捞鱼虾的群众是他作为村级河长和巡河志愿者的职责。

“村级河长是我自愿承担的,巡河志愿者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吕道达说,在他心中,让新州河水一直像小时候一样鱼虾满河、清澈见底就是他余生的挂念。

像他一样的村级河长在正安一共有224名,此外还设置了县级河长16名,镇(乡)级河长40名。

“河长制”是2017年贵州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上游责任”和“上游担当”的体现。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在2016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来,贵州省就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而正安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正安又如何念好“山”字经,作好“水”文章?

数据给出了答案,“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期末的71.09亿元,增长到122.73亿元,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GDP能耗总体下降40.8%。一升一降间,透露了正安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子。

在庙塘镇宝山村,1000多米的海拔是方竹最适宜生长的乐土,方竹笋成为了当地不可多得的山珍,每到国庆前后的40天时间内,就是竹笋收获的季节,每到此时,山里最热闹,除了每天上山采笋的竹农,还有县内、省内及重庆云南等地来的收购商上山“抢笋”。

村民杨豪去年收入挺不错,30多亩的方竹采收了15吨左右的鲜笋,近10万元的收入。靠着小小的竹笋,他供出了3个大学生,自己也开上了小汽车,还在县城置办了房产。

现在,全县有原生方竹林和种植方竹林共48万亩,到目前,每年可采收面积10万余亩,年产鲜竹笋1.2万余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

在高海拔方竹独领风骚,往下走可就成了茶叶的“地盘”,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加上群众自己种植,正安发展茶园面积31万亩,其中白茶面积18万亩,茶叶总产量增至7800吨,总产值增至10.5亿元。茶产业带动农户5万户20万人,带领茶农人均因茶增收3500元以上。

在土坪镇明星村,靠着茶叶“取钱”的群众有261户1309人,茶产业成了当地村民的绿色银行。

“绿色生态是我们的优势,也是茶叶品质的保证,任何违禁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都会让这个产业一蹶不振。”土坪镇明星村居民伍传均说,从2008年发展茶叶开始,他就开始打“生态牌”,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正安最响亮的名片,种茶不但可以依靠这个名片致富,还可以让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生态饭可以吃,而且可以吃得很香。思路开阔了,路子就多了,除了田地、山地,群众开始向林地要发展。

在班竹镇上坝村,今年林下种植的天麻已经有了收成。

“今年我家种的天麻,个头大的每个重量能达到8两,每斤能卖到25元至30元,如果烘干,每斤能卖到200元左右,今年卖了10来万元。”上坝村种植天麻的村民王廷明高兴地说。

正安县始终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绿水青山中谋求发展契机,也明白了生态是正安最大的优势。“十三五”期间,正安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县城区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流域水质达标率长期稳定在100%;芙蓉江正安段出境断面监测长期稳定达Ⅰ类,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森林覆盖率达63.77%,万元GDP能耗总体下降40.8%。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接下来,正安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融入“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责任编辑:刘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