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 退役军人再当“尖兵”
本报讯 (记者 陈丹 李卓檬)“采摘香菇时,根部要全部掰出来,这样才不伤到菌棒……”在雷山县郎德镇也利村食用菌产业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杨晓生正在提醒村民注意细节。从退役军人到村寨“领头雁”及产业“行家里手”,杨晓生在乡村振兴新战场勇当“尖兵”。
2016年,退伍返乡的杨晓生当选也利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打听到白玉木耳在西南地区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于是便单枪匹马赴辽宁考察,回来后,带领大家成立雷山县郎德镇益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95户群众入股。
没钱,他东奔西走,跑部门争取50万元扶贫资金;没地,他天天晚上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磨嘴皮子,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把14亩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
2017年9月,村里建成5个大棚种植白玉木耳,上挂菌棒2万棒。为打开销路,他又和合作社的村民逢赶集日就去“摆摊”,现场烹饪白玉木耳免费供市民品尝,成功打开销路。
如今,他还带领村民发展天麻、稻田鱼苗、笋用竹等主导产业,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全村建成45亩天麻基地和10亩水产育苗养殖基地,并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打造640亩高节笋用竹产业基地。目前,稻田鱼年产0.6万余公斤、冷水鱼1万多公斤、鱼苗2.9万余公斤,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500余元。
在雷山,退役军人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生力军。雷山县通过组织找、系统筛、群众荐等方式,把讲政治、能力强、作风正的退役军人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人才库,建立健全选、用、管、育机制,让广大优秀退役军人成长为带领群众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尖兵”队伍。
目前,全县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9人,占比为18.83%;全县154村“两委”委员中至少有1名退役军人,村(社区)“两委”委员任职实现100%。
责任编辑: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