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寨管委”助自然村寨群众自治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海林 杨丽嫦)“自从寨子成立‘寨管委’,办事方便多了,不用像之前那样,要跑到距离寨子11公里的村委会办事。”丹寨县岩脚寨村民欧昌福说起“寨管委”成立后带来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黔东南州针对边远地区村寨分散、基层治理薄弱,推出“自然寨管理委员会(寨管委)”基层管理模式,实现各自然寨内的群众自治,同时,有效解决由于村支两委人少事多,村民难管理的难题,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由村支两委治理向“网格化”转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寨管委’啥都管,除解决群众办事出行难,寨管委各小组还对党的理论宣传、环境卫生、矛盾纠纷、村规民约、产业发展等治理内容进行明确分工。”榕江县上寨寨管委主任杨昌立说。
为确保“寨管委”有组织管事、有人办事,“寨管委”在村支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乡(镇、街道)派1名干部任指导员、村级选派1名村干部任包保员、寨选1名“寨管委”任主任的结构开展工作,辅以保洁员、管水员、护路员、安全员、护林员等“3+N”小微自治组织架构,同时,下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小组,组织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事大家一起帮忙,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群众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乡村治理“实打实”,服务群众“心连心”。目前,在全州2396个“寨管委”带动下,黔东南农村正发生可喜变化,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