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桃溪畔 撷星桃源山 ——遵义市第一中学致力打造高中优质教育新高地
八十三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从私立城成中学到遵义市第一中学,从桃源山上到桃溪河畔,拥有八十三年办学历史的遵义市第一中学,一座现代化的高中名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黔北大地。
在遵义市第一中学,31项省级荣誉、127项市区荣誉,见证了该校的发展历程。近年来,红花岗区始终坚持“教育就是最大的民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
传承红色基因
构建红色教育课程体系
遵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基因融入城市文化根脉。
“我们可以把情景游戏、短剧表演、集体诵读等融入课堂,让大家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
“英语课上让学生用英文讲述红色故事,或者进行电影片段配音。”
…………
在遵义市第一中学的备课室里,语文、政治、历史和英语四大教研组的老师们结合红色故事读本内容对“红色文化特色课程”展开教研讨论,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挖掘、整合“红色故事”所蕴含的教育主题,让红色文化成为课堂“活教材”,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科创教育
打造特色品牌名校
以科创引领学风建设,用创新诠释智慧力量。在遵义市第一中学的创新实验室里,同学们正使用套装积木搭建简易小车、机械手臂、人形机器人等作品,组装完成后在老师指导下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跳舞、扔垃圾、颜色识别等简单动作……
一颗颗小小的积木里蕴藏着大大的科技。“我们开设的科技课程包含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科学DV、模型活动、人工智能等7个选修课程和10多个科技探索类社团课程。”遵义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罗娇说,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校结合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开设科技选修课程及社团课程,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科技教育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等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精心编写科技校本教材,开展多彩科技活动,同时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及教师培养制度,着力打造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水平。
遵义市第一中学科技教育发展迅捷,学校在机器人、信息奥赛、科技发明等赛事中捷报频传。2009年至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大赛”“全国科学影像节比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系列比赛获市级以上奖励511项872人次,位居全省前列,省级奖励68项,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10人次。指导教师获国家级专利发明4人次、省级以上奖励5人次。
相约缤纷社团
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墨香萦绕在教室,浸润着校园。“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不同的社团课程,而我感兴趣的是书法社团,学校给我们设置专门的书法教室,配备齐全的书写工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书法。”遵义市第一中学高一(12)班学生、书法社社长徐思睿说。
凸显社团魅力,尽显学生个性。近年来,遵义市第一中学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的理念,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积极推进社团建设,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加入社团,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特长,积极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遵义市第一中学共设有科技探索类、体育竞技类、娱乐艺术类、文史语言类、社会实践类、学科志趣类六大类44个特色社团,并配备专业辅导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遵义市第一中学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力以赴将学校建设成为“贵州一流、西南前列、全国知名”的名校。
责任编辑: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