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乡:培育四大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万山区黄道乡围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因时因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高标准发展大棚蔬菜、特色香柚、生猪养殖、生态油茶四大产业,辐射带动草莓、黄金李、肉牛等产业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压茬种植,大棚蔬菜开启“振兴路”
“今天领到了一万余元,可以过一个好年啦。”1月6日,在位于黄道乡丹阳村的百汇源高效农业示范园里,罗珍英情不自禁地对着身边的工友说道。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首先保障员工的工资,怎么也不能耽误员工的辛苦钱。”园区负责人杨元桃介绍,为了满足员工一次性多领几个月工资的愿望,从原来的按月发放工资调整为按季度发放,今天就发了25万余元现金。
棚外寒风刺骨,棚内热火朝天。一车一车的有机肥被运进园区,卸货的工人早已等候多时。附身、施肥、铲土……想着到手的工资,脱贫户田玉凤更是干劲十足。
“200吨有机肥,翻土两次,适度浇水。”为了能够种出和销售出品相佳、质量好的蔬果,杨元桃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不断探索“先下单,后种菜”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确保产销一体化。目前,铜仁市内的华联等5家超市已下单,2月份将会移栽种植170亩的黄瓜、花菜、辣椒等蔬果。
百汇源发展大棚蔬菜只是黄道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道乡按照“压茬种植、错峰上市”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根据市场导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种植高产的农产品,扶持壮大本土企业,打响“特色农业、精品蔬果”品牌。2021年,黄道乡蔬果产量达1200吨,产值达431.85万元。
政企联动,特色香柚变身“摇钱树”
“施肥我们已经持续了10多天,到本月底才能完成500吨有机肥、100吨复合肥的施肥。”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罗仁和告诉笔者,冬肥、冬剪是保证香柚质量和口感的关键技术,丝毫不能懈怠,公司对在黄道乡的14个香柚基地同步进行施肥、剪枝,由各基地负责人具体负责。
黄道乡长坳村排坡香柚基地里,负责人杨建华带着10余名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施肥、剪枝、除草等。“我们14个片区有200余名群众务工,而且经常有家里面栽种了香柚的群众来基地学习香柚管护技术。”
种植香柚,在黄道乡有着传统。上世纪90年代,黄道乡部分村的农民及专业合作社就开始发展香柚。2018年元月,黄道乡引进贵州香柚香生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特色香柚。得益于黄道独特的农耕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历经柚农和香柚香公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培育出如今的“黄道香柚”。
引进企业入驻集中发展香柚产业的同时,黄道乡同步出台购苗补贴、管护补贴、政策帮扶等各类补贴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农户分散种植香柚,并与贵州香柚香公司签订收购协议,统一收购农户自主种植的香柚。
凝聚政企新合力,催生产业新动能。目前,黄道乡香柚种植基地达21个,规模突破10500亩,可辐射带动4000余名群众增收。
村企共建,生猪代养养成“致富猪”
寒冬时节,走进万山区黄道乡大榜村生猪养殖场,干净整洁的厂房里摆放着饲料,圈舍里平均达250斤的1900头生猪正懒洋洋地趴着。“我们按照‘村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建成年出栏4000头的生猪养殖场,每年可实现100万元的收入。”该村支部书记杨稳介绍,温氏集团提供技术、饲料、猪苗等,统一收购出栏的生猪,可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共赢。
与此同时,深山环抱的万山区黄道乡白屋场村生猪养殖场里,技术员姚茂春每天都会带着2名员工仔细查看1990头生猪的情况。“像这个天气要注意观察,观察之后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健康稳定的状态。”
“目前,黄道乡10个村都有生猪养殖场,现存栏生猪有5850头,预计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全部出栏,其他各村也将会实现生猪入栏。”黄道乡党委副书记杨细领介绍,近年来,黄道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积极在各村推行农户生猪代养,示范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生猪代养行列,不断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目前,黄道乡各村陆续和温氏、正大、泰铭等合作,生猪代养全面铺开,生猪养殖场达15个,2021年出栏生猪5.1万头,产值达6732万元。
村社领办,生态油茶结出“金果果”
油茶香自深山来。
站在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贵竹坪油茶基地观光亭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美不胜收。静候聆听,不时传来“喔喔喔”的叫声。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昔日困羁于山的黄道,近年来,以贵竹坪油茶基地为中心,流转土地,整合资源,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串联成片发展油茶产业,用生态产品的价值跃升,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同时,采取“以短养长”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配套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乡共种植油茶达6500余亩,覆盖9个村。(姜谢)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