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四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河:“四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22-01-30 14:33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沿河县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注重发挥公共文化建设引领发展、引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采取夯实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文化服务质量、丰富文化服务内容、优化文化服务队伍四项措施,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夯实文化服务设施。该县立足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多渠道筹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修建了2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整合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盘活闲置的村级小学,建成了429个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同时按照“环境整洁、通道畅通、标识清晰、便于群众”要求,积极改造和利用好现有文化阵地,添置文化广场、文化小舞台、文化墙等设施。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投入100万元在板场镇板场村、黑水镇龙堡村、夹石镇踩金村、淇滩镇淇滩村、思渠镇塘堡村、土地坳镇竹花村、晓景乡晓景村、新景镇新仲村等8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戏台、宣传文化栏、配置了文体器材、广播器材、体育器材,积极改变农村文化服务设施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健全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在县城内先后建成2个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

提升文化服务质量。该县整合资源,建立财政、扶贫、文广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在镇、村综合文化活动站(中心)开展免费开放、提供茶水、咨询解答等优质服务,特别注重为特殊人群服务。针对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建立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丰富“送文化”的内容,活跃“送文化”的形式,不断提升“送文化”的质量,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深入推进“种文化”,围绕“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品牌特色,积极组织农村文艺骨干人才,创造优秀文艺作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进、接地气的文艺活动,使“种文化”真正生根开花。同时,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把“政府购买,群众看戏”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丰富文化服务内容。该县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方法和新载体。依托县文化馆丰富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的文化“三下乡”活动5000余次,传播了先进文化,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后建成黄金山体育场、体育馆,乡镇农民体育工程9个、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3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5个,形成完善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每年在黄金山体育馆成功举办职工杯、教工杯、平安杯大型体育活动20余场次。深入推进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引导乡镇、村组建优秀文艺团队,培育优秀文艺节目,先后组建农村民间文艺团队500余支,培育100多个优秀文艺节目,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娱乐自主服务能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依托《走进沿河》官方微信、沿河自治县文体广新旅游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文公服务。

优化农村文艺队伍。该县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乡镇文化站人员岗位准入机制,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作出硬性要求,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做到专职专用,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稳定农村文艺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奠定坚实基础。以县文化馆为依托,整合扶贫、社保等资源,分期分批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和骨干人才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和一批文艺志愿者队伍。建立文艺志愿者人才信息库,加强与沿河籍在校大学生的沟通联系,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对接大学毕业生,建立文艺志愿者队伍信息管理台帐,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理念,注入新的活力。(高芷若 田维令)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