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乡村振兴“她”力量
巾帼巧手创富成效明显。妇女群众能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是关键。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潘菊仙、杨德仙等先进典型主动投身,积极作为,带动农村妇女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致富能人贵州省山花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潘菊仙,在不断提升自己手工技艺的同时,帮助广大妇女依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近几年来,在玉屏、碧江、石阡等地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共培训2700余人,带动就业1600余人,让大家鼓了腰包,赢了价值。
农村妇女素质得到提升。人社、妇联、工贸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层次深、门类多的培训和岗位推介活动,涉及妇女同胞从事的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农业科技者经常走到田间地头对技术掌握不熟练的农户手把手进行技术传授。常态化开展巾帼大宣讲,妇联、司法、民政、医保、妇计中心等专业人员开展家庭教育、婚姻法规、女性健康、文明礼仪等知识讲座与宣讲。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接受再教育的意识和愿望,让广大妇女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为乡村治理贡献“她”力量。妇女对家庭往往有更强的责任担当,在家庭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家”好了,“大家”才能好。同时,乡村女性由于基数庞大且在家停留时间长等原因,使得其在沟通调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今,各村妇女姐妹团结起来常态化开展活动,以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在调解家庭邻里关系、宣传党的思想政策、助推平安玉屏建设等方面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新店镇老寨村,巾帼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文艺、调解、法治宣传等活动,成为乡村稳定和谐的一道风采。
促进乡风文明举措得力。在全县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活动,定期评选一批“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广泛发动“娘子军”,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乡风、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基层民主得到健全完善。2017年,全县完成“会改联”(将原来的农村妇代会改为村级妇联),“妇女主任”已成为历史概念,妇联由之前的一个人变成一群人,全体农村妇女群众有了村级妇联这个“娘家”。为妇女参与社区管理、参加村民会议以及以各种方式参与村民会议的决策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明确要求“保证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妇女成员,推动村(社区)妇联主席进入村(居)民委员会班子,尤其是要保证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民委员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的目标”。基层妇女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的完善,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妇女在村民自治组织当中担任职务、获得话语权,实现有效治理。(杨鸣熙 杨样)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