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游铜仁 !赏美景、品美食、享民俗……
“这件衣服真好看”“这个花纹绣的真好”“都好想拥有”……在中南门黔绣非遗传承馆,作家庄雅婷看着各种绣工精美的苗族服饰,忍不住为其独特魅力赞叹不已。
3月5日至9日,《艺起游贵州铜仁线》来铜开展拍摄工作,向佐、任哲、庄雅婷等艺术家和知名文化人士齐聚铜仁,打卡美丽景点、享受特色美食、体验民族文化,共赴一场美景美食和民俗风情的文旅饕餮盛宴。
《艺起游贵州》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策划运营的“艺术赋能多彩贵州 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项目。项目围绕五个市(州)的全域旅游特点,借助当代艺术家专业视角,从自然风光、人文气息、历史传承等方面汲取创作灵感,将艺术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为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更多艺术气息。
铜仁山灵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厚重,素有“黔东明珠”之美誉,是无数游人憧憬的探秘寻幽、心灵皈依、健康养生之地。跟着艺术家“艺”起游铜仁,走进中南门、观赏傩文化、体验仡佬毛龙、攀登梵净山、游览苗王城、漫步朱砂古镇……
夜游桃源铜仁,中南门是必不可少的一景。漫步在古街古巷,去黔绣非遗传承馆感受苗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在大食府体验地道的特色小吃,去戏楼观赏精彩纷呈的演出,再在南城别院民宿住上一宿……这个集“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演艺、健身康养、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几乎知晓游客一切的喜好,让人流连忘返。
世界的傩文化在中国,中国的傩文化在贵州,贵州的傩文化在铜仁。傩,起源于远古驱鬼逐疫仪式,由傩堂戏和傩技构成,是一种原始宗师的巫文化现象,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有三千多年历史积淀和演绎,是我国古代戏剧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建立在铜仁民族风情园的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大型专题博物馆。
石阡仡佬毛龙节,石阡“非遗三件宝”之一。是以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为主的一种民俗活动,活动时段为每年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十六。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石阡仡佬人家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轨迹载体,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愿景。
阳春三月,正是游梵净山的好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往那高峰处攀去,从上往下俯瞰,云海尽收眼底,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之美。梵净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世界自然遗产......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
松桃苗王城,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这里有满身银饰的苗家女儿,有热情奔放的苗族歌舞,有香醇浓郁的拦门酒,有路路相通、房房相连的独特建筑。苗王城已经有600多年历史,集山、水、洞、泉、瀑、峡谷、森林、古树、茶园、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是旅游、度假、休闲、探险的胜地,是著名的苗歌之乡,苗鼓之乡,民间绝技之乡,影视拍摄基地。
走进朱砂古镇“那个年代”街道,恍如穿越到上世纪70年代。职工食堂、老照相馆、矿嫂豆浆、朱砂商店等一排排具有工业革命时代气息的水泥房映入眼帘,耳边传来阵阵革命歌曲,仿佛穿越时空。朱砂古镇还有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荣获2018年国际设计大奖的民宿——“放下云居”,依山势而建,可伸手摘星,亦可远眺遍览群山,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远意境。
近年来,铜仁按照省委对铜仁的发展定位,坚持市级抓龙头品牌、区县抓精品景区、乡镇抓特色亮点,扎实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铜仁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数进入全省前三。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家,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国际编号“215021”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持续火热,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名单,“一带双核”成为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示范、新引擎,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
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绮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隽永的人文底蕴……桃源铜仁,正阔步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