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敖寨乡:走好改革路径 让乡村青春力量更“硬核”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在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改革工作中,万山敖寨乡坚持走好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径,着力引导广大青年在关心敖寨发展、助力敖寨振兴中增长本领和才干,让乡村后备力量更“硬核”,在赢得青年中,推动敖寨未来更加光明和美好。
抓好青年历练长才干
“每天八点半之前,我会准时来到敖寨乡乡村振兴办公室,整理当天的文件资料。在这短短几周里,我学到了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明的工作纪律、和谐的工作氛围,这让我受益匪浅。”返乡大学生柴先梅在返乡实践中真实感受。
寒暑假期是青年返乡,尤其是大学生返乡的重要时段,2021年,敖寨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乡级单位和全乡7个村(居)开发见习岗位4个,根据大学生参与政务实习岗位意向、所学专业和各单位的岗位要求,合理安排实习岗位,让这些大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经受锻炼、增强才干,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在政务实习开展的同时,敖寨乡还采取“返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相结合的方式,动员优秀青年参与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留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爱心捐赠、送温暖、走访慰问、亲情陪伴、心理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100余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服务活动40余次。
在政务实习和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一批批青年学生在敖寨乡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了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增加阅历、了解家乡、融入家乡的决心,展现出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为万山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的使命和担当。
用好青年力量 燃热情
实干出成效是感召青年的最好方式。改革中,敖寨乡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食用菌、精品水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展产业基地实践活动12次。将全乡12名科级干部、20名青年“挂”在大棚上,全程参与产业种植、管理、采摘、运输、销售等环节,将大棚作为历练干部作风、增强干部能力的培训基地。
同时,结合“民心党建+‘三变’+春晖社”综合改革,通过组织召开5次座谈会、建立7个乡、村级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春晖使者们的情感沟通,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其中两河口村春晖社社长姚元会,带领春晖社成员对春晖林香柚产业进行改良,现亩产已达到1400斤以上,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余人,同时,按照“622”利益分配机制和“党组织+团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建档立卡户带来分红。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成果增强了青年们服务家乡发展的成就感,更激发了大家对家乡发展的认同感,青春的热情和激情被进一步点燃。
搞好青年培养 助振兴
让青年力量真正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发挥作用,培养好、选拔好、任用好每个环节都必须搞好。2021年,年仅24岁的返乡大学生杨慧,通过感召回乡高票当选为瓮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也是目前万山区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中华山村25岁杨代田同志,从一名优秀共青团员通过共青团推优入党发展成了一名预备党员,在推动中华山村的食用菌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在获得群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顺利当选中华山村村委会副主任,有效解决了该村集体经济人才短缺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整合乡村两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产业转型起到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以2021年村(居)“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敖寨乡探索形成了“136”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即建好“1个宣讲阵地”,用好党员先锋、实操实践、志愿服务“3个锤炼平台”,做好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明建设、为民办事“6个必须参与”)与村(居)“两委”和团组织换届工作深度融合,采取多渠道储备人选、多形式淬炼本领、多方位考核激励等方式,为新一届村(居)“两委”和团组织换届储备了人才,选出了13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致富能力强的青年人才成为村(居)“两委”干部和团组织成员。
通过培养和任用,一批青年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乡村干部队伍也在青年力量的加入中得到重塑,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中得以活力焕发,敖寨也必将赢得更加精彩的未来。(段凌睿)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