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东”来春满园!沿河中界镇借助东西协作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草木萌芽。
“农忙种庄稼农闲抓产业全民办旅游农商结合奔富路;树枝培仙果树干育金条遍地栽元宝果药联姻富孙家。”近日,记者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孙家社区的产业基地,景区观景亭上的一幅对联直入眼帘,基地空心李枝条修剪整整齐齐,棵棵树脚刷满防虫石灰,空闲地上,村民在忙着搭建大棚,忙碌景象成了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
“村里规划了1200多平方米的大棚,都是在东莞市长安组团的帮扶下搭建的,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孙家社区党支部书记龙智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在东莞的帮扶下,孙家社区还在100多亩空心李示范基地实施了长6公里、宽1.5米的水泥机耕道,建了两个蓄水池、和水肥一体自动化滴灌设施,建成600立方米的冷冻库,空心李成熟后村民可以免费在冻库储存。
“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不仅可以使空心李产业提质增效,还能节约果农的生产成本,又方便管护。”龙智说。
2021年,广东东莞市结对帮扶沿河,在中界镇投资协作资金1500万元,采取“一镇带四村”模式,即以镇为中心,在孙家、中界、罗家寨、石柱四个村(社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力争将四个村(社区)打造成县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点。
中界镇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社会服务中心主任田永奇介绍,目前协作资金已到位1400万,在四个村共建大棚2800平方米,还在河坎村建了生态茶叶加工厂,今年可以投入春茶加工。
“我们这里有集中连片的空心李基地,以前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部分村民管护不用心,经济效益不高。”社区副支书孙存亮指着眼前的100多亩空心李基地说,有了这些配套设施,基地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
“有了东莞帮扶,我们社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龙智说,接下来,社区继续以铁皮石斛和空心李种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铁皮石斛产品研发,加强果蔬配套发展,走农业观光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旅发展路子,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中界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肖玉叶告诉记者,近年来,中界镇强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着力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54岁的杨秀举,是孙家社区的产业大户,10多亩空心李基地套种了羊肚菌、平菇等多种食用菌品种。“镇里村里都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我不担心产业做不起来,等大棚建好了,再向社区租大棚扩大生产规模,多种点西瓜和草莓,实现多元发展。”杨秀举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们借助东西部协作和沿印松高速过境中界机遇,采取‘一镇带四村’模式,依托交通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空心李、中界精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和铁皮石斛等大健康产业,已把孙家、中界、罗家寨、石柱四个村(社区)列入农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通过协作项目实施推动和带动中界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镇党委书记黄进说。( 肖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