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农时不负“菌”,党员干部采“菌”忙
春回大地,天气回暖,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羊肚菌基地里,一朵朵羊肚菌鲜嫩肥厚,长势喜人,一阵阵菌香沁人心脾。
“我是第一次采摘羊肚菌,既体会到了采摘的压力,也感悟到了春收的喜悦。”在技术员曾局波的指导下,乡干部张海平小心翼翼地割下菌菇,装进桶内。
这是黄道乡党员干部服务春耕春收的一个缩影。连日来,黄道乡15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产业基地,了解村民春耕生产计划,帮助企业春收,实现产业“开门稳”。
“我们乡里的干部很给力,平时经常来我们产业基地指导种植技术,倾听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把脉会诊,现在又来帮我们采收,真是感谢他们了。”基地负责人杨元桃望着一筐筐的羊肚菌,盘算着收入,喜笑颜开。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黄道乡与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创新“蔬菌轮作”模式,立足现有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合理利用高标准大棚发展羊肚菌产业。
“以前这块地是种植圣女果的,11月份,圣女果最后一次采收结束后,这100亩大棚就闲置了。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就在闲置的大棚里种植了羊肚菌。”杨元桃告诉笔者,羊肚菌是一个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受前期春雪和寒潮影响,羊肚菌较预期晚成熟了半个多月,近期气温回升,终于迎来了第一轮采收期。
“羊肚菌市场需求大、种植效益非常高,目前市场上新鲜的羊肚菌每斤价格在50元左右,干货1000元/斤,主要是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采收时间将持续40多天,每天可采收500-600斤,收益约200余万元。”黄道乡组宣统委员陈英介绍,接下来,黄道乡将广泛动员有能力的群众种植羊肚菌,动员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好特色产业发展,让羊肚菌种植成为打开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姜谢)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