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十个强化”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印江:“十个强化”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

2022-04-01 15:58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对印江教育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指出站在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步入新阶段,印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迅速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对印江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印江县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十个强化”加快部署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

强化机遇意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给贵州带来的重大机遇,对标对表做规划、谋项目。目前,印江县共谋划教育项目24个,项目资金29.7亿元,涉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高中建设,职校扩容提质,相关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之中。

强化“师德铸魂”。突出正向激励和失范惩戒。一是继续选树正面典型,定期在各级媒体宣传“三师”(即“德师”“能师”“名师”)先进事迹。定于4月份在县城书法广场、中心广场、文昌广场启动“三师”风采建设,营造良好尊师氛围。二是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对教师性侵猥亵学生行为坚决做到“两个一律”:一律对当事人清除出教师队伍;一律对所在学校校长追责问责。

强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围绕减政放权、激发学校管理活力总体原则,修订完善《印江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办法》《印江自治县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发挥教学质量评价指挥棒正向激励作用。

强化专业提升。研究制定《印江自治县学科专任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办法》,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由学校每学年组织两次师生同题同考,由县教育局组织每年开展一次专任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考试不过关的需补考,经补考仍不过关的,先谈话,假期由教育局组织培训,并按省教育厅要求做好结果运用。结果运用采用“四挂钩”:即与绩效分配挂钩、与评先选优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与末位轮岗挂钩。

强化县中建设。在高中学校建立入口和出口两个考核制度。一是考核优质生源招生率和巩固率,逐年增多,予以奖励;逐年减少,予以问责。二是考核学生出口成绩,若对比有提升,予以奖励。集中优质资源办好高中教育,围绕“校长优配、教师优选、学生优招、管理优化、奖励优先”的思路,竭尽全力办好“乡村振兴·中煤助学班”和“乡村振兴·东莞助学班”,力争全市“强县中”建设试点县,逐步规范管理,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抓高中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常规管理。严格落实省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规定教师既要把课上完,更要把课上好。

强化县管校聘。实施“县管校聘”,制定《印江自治县教师编制统筹动态管理实施办法》,改教师编制“按校定编”为“按学校核人”“按学段定编”,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根据学校学生人数、教师学科结构情况,实行同学段教师县内按需交流,合理流动,畅通教师交流渠道。简化程序,简政放权,乡镇间教师调整,由县教育局行文,报人社部门备案,教师流通更加便捷。

强化绩效管理。按照“按劳分配”“按绩分配”原则,对政府绩效奖金和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再分配,突出校际级差和教师级差,重点晒一晒学校管理,比一比教师业绩。

强化交流轮岗。建立教师正向、平行、逆向交流机制,建立教学业绩、评先选优、职称评聘、末位轮岗“四结合”的考核方式,严格运用考核结果。对当年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教师进行脱产培训;连续两年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教师进行末位轮岗;连续三年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教师执行退出机制。

强化教育督导。聘请有教育情怀、懂教育管理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名师等组建督导顾问团队,定期走进学校,发现教育问题,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任廷湖)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