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仁山街道:“323”助力产业走进乡村振兴“春天里”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万山区仁山街道:“323”助力产业走进乡村振兴“春天里”

2022-04-06 14:55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万山区仁山街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通过“323”工作思路,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

坚持落实“三个先行”,筑牢发展基石

在产业发展中,仁山街道始终坚持从落实保障着手,先行调研规划、落实人才保障、用好用活政策,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前战”。

一是规划调研先行。组建仁山街道“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发展调研工作组,对塘边村、开天村“村社合一”示范点通过到村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调研,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挖掘“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制定“一村一策”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做到抓点促面、整体推进。截至目前,工作组共计到村开展调研10余次、召开座谈会5次,党工委专题听取汇报工作4次。

二是人才保障先行。以“领头雁”工程为抓手,实施人才回引计划,依托“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培训、万山区委党校、仁山街道党校等载体,用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进行培训,帮助开阔思路,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储备支撑。2021年以来,仁山街道累计组织村集体经济产业培训10余次90余人、外出学习培训10余人。

三是待遇保障先行。制定并印发《仁山街道村(社区)集体经济考评方案》,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社区)集体经济考评内容、结果运用等进行明确,推动村(社区)“两委”干部切实解放思想,提升履职能力,带领群众掀起干事创业热潮。

探索发展“两条路径”,用活政策资源

仁山街道聚焦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积极探索“两条路径”,为产业发展加油鼓劲。

一是探索产销对接。结合实际,充分整合各项优势资源,在塘边村大力发展以草莓、辣椒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组织动员群众建设大棚80余个,种植草莓60余亩,每亩可产草莓2000余斤。同时积极引入企业、个体经营户在田间地头开展收购,发挥产销对接辐射作用,弥补周边农户产销对接弱势。目前,塘边村草莓已挂果售卖。

二是探索合作社引领发展。2020年成立“铜仁市万山区塘边村惠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以来共争取上级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项目10个,涉及扶贫资金81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基地4个,面积约120亩,带动群众务工200余人次,增收共计20余万元。

认真书写“三篇文章”,做强做大产业

仁山街道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在强队伍、强造血、强管理三个方面做文章,优化资源运用,加速产业催生,跑出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加速度”。

一是在“强队伍”上做文章。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将优秀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选入村级班子,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列入村干部年终绩效重要内容,引导党员群众把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上来,用起来。通过换届,塘边村、开天村共选举村干部14名,平均年龄41.42岁,其中带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7名。

二是在强“造血”上做文章。把“输血式”变成“造血式”,在塘边村建成辣椒加工厂,该项目投入资金405万元,作为710户建档立卡农户分红资产,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农户利用分红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按照入股的资金量化分红,带动农户创业增收。同时为农户提供就业平台,鼓励农户参与管理,增加家庭收入。

三是在“强管理”上做文章。加强村党组织对决策动议、表决、执行和监督的全面领导,明确村级集体经济重大项目、财务等,经村党组织研究、集体成员大会决议后实施。同时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职责,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席村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会议,对涉及村集体经济相关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集体经济各项决策管理科学合理。(肖子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