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消防“四抓三创新” 助推冬训工作上新阶
万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聚焦消防队伍训练主业,推行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保障建设三大举措,主动作为、聚力抓训、提质强能,切实提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救援能力。
狠抓“三种能力”,夯实训练基础。一是抓组织议管议训能力。大队党委严格落实议管议训责任,建立“党委议训、干部带训、赛考促训、教练帮训”训练机制,先后召开专题党委会、训练形势分析会研究训练工作,及时查找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瞄准“提质强能”议训谋训。紧扣部局、总队、支队冬训方案,确定大队阶段训练目标,制定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课表,坚持骨干示范示教、干部跟班跟训,实施“清单式”训练、“会诊式”帮训,按纲施训保质量。
狠抓骨干带训施训能力。聘请铜仁学院资深教练对带训骨干开展强化培训,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5类体能组训施训方法进行规范;采取现场教学、理论指导、线上交流、线下研究,遴选10名业务骨干、比武尖兵组建体技能示范教学组,对操作程序、动作要领、难点疑点进行讲解示范,提高施训水平。
狠抓理论教学能力。用好《消防员入职技能训练》《消防救援人员体能训练》等配套教材,围绕体能技能训练科目,从训练目的、器材装备、操作流程、安全规程等方面开展全员基础理论教学,打牢消防员、政府专职队员、微型消防站人员训练理论基础。利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网络学院平台学习《灭火战术》国家精品课程,搭建“训练讲武堂”,巧借“外脑”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理论授课,内容涵盖灭火救援基础理论、执勤战备、消防设施、作战训练安全等17类内容,全方位提升了救援人员的理论素养。
狠抓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训练水平。按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经大队党委研究决定,全面落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联勤联训机制,强化灭火救援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普考普训、年度轮训、跟班集训;定期开展联合六熟悉演练,线上值班拉动、线下实地指导,全面提升辖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作战训练水平。
创新“三项机制”,提升训练质量
创新“三类四层”组训机制。按照国家队、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微型消防站3类人员,区分综合素质突出、体能功底扎实、技能掌握熟练、基础相对薄弱4个层次,量身制定训练课程表,合理分配时间,固强补弱并进,突出训练方法和强度差异性安排,变“一锅炖”为“制定炒”,有效避免“吃不饱”和“受不了”问题出现。
创新“三分四定”施训机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区分3类人员,定科目、定教员、定场地、定课时开展训练,实行训练全程纪实,一人一档“建档立卡”动态跟踪训练成绩,结合训管战系统建立个人训练数据库,并依此将所有科目由易到难、由慢到快进行逐人逐项考核,确保时间训够、人员训满、内容训全、标准训到、质量训精。
创新“一考二赛三练”促训机制。严格落实每月普考制度,采取“每周班与班比赛、每月队与队竞赛”模式,以比武竞赛促体能、技能、理论训练效能提升,营造“比、学、赶、超”训练氛围。(廖天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