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街道:党建引领 实现产业发展“满血复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仁山街道:党建引领 实现产业发展“满血复活”

2022-04-12 10:54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万山区仁山街道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思路,整合闲置资源,创新实施街道统筹、抱团发展、资产利用为主的三大发展模式,以“造血、找血、活血”为主,多点发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建引领,有序“造血”,强基础

一是强安排。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思路,坚持党组织带头先行、示范引领,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工作议事日程,结合乡村振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科学编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推行“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结合实际制定“一村一策”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做到抓点促面、整体推进。2022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共计召开工作调度会3次,党工委书记带头到村开展调研3余次、召开座谈会2次,党工委专题听取汇报工作2次。

二是强落实。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村支“两委”成员到到村级合作社交叉任职组织机构,实现村级管理职能与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构建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组织架构,将富民强村的责任牢牢压在村支“两委”及村干部肩上。

三是强示范。组建党员“先锋队”,把有技术、有资源、有声望、爱农村的党员纳入到合作社,结合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对“先锋党员”履职情况进行述职评议,按照民主评议测评分和“先锋党员”年度平均得分各占50%的比例进行考核,最终确定“先锋党员”年度等次。截至目前,2个村共有“先锋党员”30名。

选好头雁,择优“找血”,带好头

一是选好头雁。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采取产业致富能人“择优内推”、务工创业能人“引导回归”等措施,把懂农业、爱农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同时,坚持把年龄作为临界线,明确50周岁以下为“硬杠子”,坚持把文化程度作为起跑线,明确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硬标准”,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换届后,2个村共选举村干部14名,平均年龄41.42岁,其中带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7名。

二是抓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依托“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培训、万山区委党校、仁山街道党校等载体,用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乡土”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培训,帮助开阔思路,全方位提升“头雁”发展经济的能力。截至目前,累计组织村集体经济产业培训10余次90余人、外出学习培训10余人。

广开思路,全面“活血”,破瓶颈

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成立塘边惠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项目13个,项目资金1067.5万元,建成大棚产业基地3个,共计占地面积约150亩,净棚面积60余亩;建成辣椒深加工基地1个,占地面积约8亩,厂房面积3000平方,烘干生产线一条,建设有塘边村产业路330米,通组路10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打通了产业发展交通瓶颈。

二是精准选择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街道党工委全力谋划,通盘思考,立足实际,采取“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内外结合”三结合的方式,结合市场导向,立足实际,精准选择并成功打造辣椒、草莓、中药材百合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大棚草莓种植约20亩,辣椒种植约1000亩,中药材百合种植约400亩。截至目前,共带动群众务工就业约22000余人次,共计务工收入约180万元,历年来累计发放脱贫户分红共计约58万元。

三是全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益共享,既提高了集体经济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又提高了农户积极性,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合作社村级平台衔接作用,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户共同参与,有效拓宽利益联结渠道。加强土地流转,塘边村辣椒、草莓、百合产业等共流转土地200余户约1500亩,户均土地流转年收入2200元。2022预计通过产业带动务工就业28000余人,共计劳务收入约200余万元,可实现仁山街道塘边、开天两个农村辖区及周边村寨在家富余劳动力就业全覆盖。(肖子花)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