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下溪这样做!
万山区下溪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抓好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持续在党建引领助推基层治理、党建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上发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问题切入 解决治理难题
理论武装,解决“软骨病”问题。精准抓住“人”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在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上狠下功夫,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工作始终,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截止目前,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7次、支委会30次、党小组会30次、党课20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持续解决“人”在基层治理中“软骨病”问题。
网格覆盖,解决“独角戏”问题。强化“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划分乡党委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村组为三级网格,党员中心户为四级网格的“四级网”,组建以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为双组长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清单,做到把“组织请进来、站所框进来、人员融进来、任务分下来、责任定下来”,让村居(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成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逐渐形成多元共治“一盘棋”局面。
畅通渠道,解决“中梗阻”问题。充分发挥专班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科学定人定岗,明确专职调解员,实现群众“维权有门”“维权有人”。同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设置举报信箱、投诉电话等,结合网格员走访入户,全面收集受理群众诉求,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做好网格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能当场调处的当场调处,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上报,并协调相关部门联合调解,及时稳控风险隐患。截止目前,共发现安全隐患风险21处,整改21处。
坚持组织体系 赋能党建发展
发挥党建“指挥棒”,拧紧思想“总开关”。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充分发挥乡党委一线“指挥棒”作用,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拧紧全乡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总开关”,确保方向不偏、调子不歪、脚步不乱,进而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的奋进之力。
提升队伍“战斗力”,把牢党员“质量关”。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党员发展方针,围绕思想端正、作风过硬、工作勤奋、公道正派等发展新党员,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审批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壮大队伍。截至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8人、发展党员7名、按期转正党员7人。
用好考核“加压器”,落实责任“督导牌”。突出结果导向,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用实绩和事例说话,与目标业绩考核挂钩。通过硬化考核指标、突出督导重点 、严格风险防控等,分解任务目标,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定期组织督办,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力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对敷衍了事、履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问责。截止目前,共开展干部作风检查60余次,发出通报11次,其中10名干部进行提醒教育谈话、24名干部给予全乡通报批评,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坚持“三变”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
资源变资产。以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集中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将农村的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刺葡萄、“九丰农业+大棚蔬菜”、生猪养殖、梅花鹿等产业集群,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截止目前,共发展山地刺葡萄10000余亩,新建山地刺葡萄示范点1000余亩,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1350亩,创建大棚蔬菜示范点2个405亩,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个,年出栏生猪达10000头。
资金变股金。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提高农民和村集体闲置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发展模式,打造示范点兴隆村、报溪村示范点。同时推进“村社合一”建设,把财政投入到农户的扶贫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的项目资金,作为农户和村集体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合作社经营,按“622”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农民和村集体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实现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民。以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动员全乡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经营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年底按股分红模式,实现农民变股民,带动全乡368户1029人增收致富。(姚柳)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