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乡田坪村:“223”模式高品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黄道乡田坪村:“223”模式高品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2022-04-23 07:20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去年以来,万山区黄道乡田坪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耕细作,唱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重头戏,高品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让“文明之花”在田坪村美丽绽放。

依托“两载体”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巩固全国文明村镇成果中,田坪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示范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成果巩固工作的积极性、参与度,形成全民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丽成果的良好氛围。一是依托村党组织筑牢初心。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阶段性精准制定学习方案,对老弱病残登行动不便的党员进行结对辅导,针对性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筑牢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根基。二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为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设施平台,定期不定期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发展。去年以来,田坪村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90次,送学上门15次。

强化“两重点”盘活存量资源,厚植乡风文明。既要守护绿水青山,还要筑牢金山银山。一是盘活生态资源,发展多元产业。积极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思路,遵循市场规律和农民需求,因时调整产业结构,立足绿色生态“路线”,巧借“外力”,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获得收入的种养殖领域,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该村群众自主创业和就业,实现由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变,走出一条“荒山变青山、资源变资产”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全村特色香柚种植面积达630亩;高标准蔬菜大棚2个,面积达100余亩;畜禽养殖场达7个,年出栏畜禽可达3000头;各产业基地可吸纳4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二是盘活文化资源,培树淳朴民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活动阵地,整合运用“一约四会”和积德榜等载体,不断调整充实组织架构,逐步健全活动阵地制度,充分发挥政策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宣讲、农技服务等队伍作用,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政策宣讲、清洁庭院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选树和移风易俗活动,利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努力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聚焦“三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倡导绿色生活。一是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完善保洁清洁设施。以干净、整洁、有序为抓手,狠抓村容环境提升,在全村划分卫生责任区域,号召村民采取填埋、沤肥等方式,对陈年垃圾实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扩增公共场所垃圾箱,因户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简易垃圾桶,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建立起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定日定时定点收集、转运机制;推行联系村负责同志包村、乡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院落的四级网格化责任机制,逐户逐点跟进保洁效果,推动保洁常态化。二是聚焦“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冲洗设备)设施。紧紧围绕全民文明卫生如厕目标,“建、改、管”相结合,精心谋划、全面排查,有序推进改厕工作,改建露天粪池,将农村家用旱厕改建为水冲式卫生厕所。三是聚焦“和畅水清岸绿景美”专项行动,完善河岸绿化设施。对穿境而过的田坪河,落实落细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河长制”,定期组织人员对河段进行清淤和管理养护,量力推进河岸绿化、生态景观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河畅水清,同时通过院坝会、“村组夜谈”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号召大家爱护环境,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全村配备垃圾箱12个、垃圾桶60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2%。(姜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