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街道瓦屋坪村:1300余头生猪出栏村集体经济入账20万+
这几天,万山区谢桥街道瓦屋坪村鸿运养殖场热闹非凡,几辆红色带高围栏的大卡车格外耀眼,村“两委”干部正和收购商分工协作,把一头头肥美、健壮的生猪过秤、装车。
“这一批养了近半年生猪,共1337头,今天出栏了,预计村集体收益将达到20余万元。”谢桥街道瓦屋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刘兴发喜笑颜开。
瓦屋坪村鸿运生猪养殖场于2017年5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2亩,建设3500平方高标准厂房5栋,总投资131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村“两委”干部自筹资金31万元。生猪养殖场采取集体所有、统一经营、脱贫户入股方式,将全村71户189人全部纳入,采取以代养代管的方式参与养殖管理,合作社与脱贫户签订合作协议,销售完之后根据销售的份额进行分红。
“养殖场建成后不再需要其他的资金投入,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由合作社负责,武陵公司提供猪苗、饲料、技术等服务,并在肉猪出栏后向合作社支付养殖服务报酬。”刘兴发介绍到,养殖场由村集体经济贵州省铜仁市鸿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代为管理,引导缺地、无劳力的脱贫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由合作社托管代养,统一管理,让脱贫户变股东,实现致富增收的一个新模式。实行代养模式能更大程度解决脱贫户缺技术无市场的难题,确保农户养有所成卖有市场,确保扶贫有成效。
瓦屋坪村离任村干部瞿政科到养殖场负责管理,他说:“我和我妻子一起到养殖场务工,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工资4500元,两个人加起来一年可以挣108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谢桥街道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用活“五步工作法”,以产业为抓手,趁势而为,在生猪养殖上做文章,如今生猪养殖产业在街道促农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截至目前,全街道规模养殖场7处,生猪存栏11293头,针对这些规模养殖场,谢桥街道计划发展绿色循环养殖,推进生猪生产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下一步,谢桥街道将坚持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引导培育有基础条件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何娅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