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龙门坳村:文明乡风润人心,“颜值气质”于一身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谢桥龙门坳村:文明乡风润人心,“颜值气质”于一身

2022-04-29 16:45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近年来,万山区谢桥街道龙门坳村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村民主体地位,围绕村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不仅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强基层设施,打造优美宜居环境。初入龙门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池婀娜多姿的荷花,每当盛夏时节,荷花池人头攒动,来自周边的游客兴致高昂地拍照、赏花。荷花池左侧是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米长的文化长廊,有篮球架、乒乓球台、村规民约和文化宣传栏。荷花池右侧是村委会办公楼,将近2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囊括了便民服务窗口、党员活动室、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家书屋等各类功能室,最大程度满足了村级办公和党员群众活动。

当前,龙门坳村辖区房屋已经全部实施改造,整体极具特色侗家文化。水、电、讯、路网已全部接通,村内修建有休闲广场14个,配备有完善的健身设施,建设有旅游公厕1个,停车场12个,提供停车位达200余个,修建了标志性的大门,在各路段设立标识标牌,村内信息咨询、宣传展示、便民服务等设施一应俱全。

破陈规旧俗,培育提升文明素养。“请各位父老乡亲自觉遵守规定,丧事简办,喜事缓办,宴会不办...”,喇叭里宣传的声音传遍村内每个角落,据村党支部书记兼红白理事会会长介绍“过去,村里面有红、白事时,乡亲们‘宁愿穷一年,不肯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面子、比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桩事办下来,主人家至少要花费2-3万元,甚至数十万,辛苦钱变成了“红白账”,很多村民对这种现象颇有怨言。

2018年1月,龙门坳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理事会章程,结合《龙门坳村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节俭办事、破除陈规旧俗,提升文明素养。红白理事会的成立既尊重了民风民俗,又削减了当事人操办之劳,还节省了百姓开支。

“在探索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时,我们用了很多方法,比如从学生入手,在龙门坳村小学举办乡风文明主题班会,教育孩子们正确认识乡风文明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孩子们去劝导大人放弃陈规旧俗,讲文明树新风,这种效果也特别好”龙门坳村第一书记说。通过这种持续宣传厉行节约、谦虚好学、邻里和睦等品德品质,结合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拔出旧思想顽根、打破老规矩硬壁,龙门坳村广大群众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树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创先争优。2021年7月3日下午18:30分左右,谢桥朱砂大酒店风雨桥河边上传来急切的求救声,引起了正在安静垂钓的龙门坳村村民刘平的注意,放眼一看,对面正在河边玩耍的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在游戏时候不慎落水。在这紧急的时刻,刘平立即跳水救人,游过湍急的河水,用胳膊夹着小孩游上岸边。2021年,杨平被授予万山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先进典型具有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龙门坳村通过以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方式,以点带面,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我们把比阔绰变成比节约,比财富变成比勤劳,比房子大变成比家庭干净整洁,通过这种转换评比的方式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遍正能量”,据龙门村村妇女主任介绍,“当前,龙门坳村共有文明家庭8个,先进个人3人,文明标兵258人,卫生家庭150户,且数据持续增加中....”

通过凝聚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既宣传了先进典型,又推动了村内文明思想建设,丰富了文化生活,也推动了龙门坳村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杨志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