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乡:人大代表齐发力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万山区

黄道乡:人大代表齐发力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2022-05-12 15:06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春风送暖,万物竞发,万山区黄道乡正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产业发展、春耕备耕、文化科普下乡等,乡村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

乡村振兴,落脚点在基层,工作在基层,黄道乡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职责,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示范引领优势,蹄疾步稳走好乡村振兴新的“赶考路”。

在产业发展上,筑牢基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检验人大代表初心使命的考场。

“今天可以去做核酸了,明天来我基地装黄瓜,黄瓜摘得了。”万山区人大代表杨元桃正在通知客户到她的大棚基地装运黄瓜。在300余亩的大棚里生长着青翠欲滴的西红柿、花菜、黄瓜、辣椒、丝瓜等蔬菜,排天60余名工人正在大棚里打枝、授粉、挂线忙个不停,自杨元桃创办的百汇园蔬菜大棚基地以来,每年为全乡提供的60余就业岗位,在带动群众致富巩固脱贫攻坚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在黄道乡长坳村,区人大代表杨建华领办的香柚基地、养殖场和有机肥厂建设,还没有等春节过完,每天都有50余名群众在这里做工,“通过村里三个基地的建设,将村里在家劳动力的全部吸纳到基地上干活,在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疫情期间群众的收益不减少,长坳村劳动力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准备到隔壁村去找部分群众来填充”区人大代表、长坳村村主任杨建华说道。长坳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2020年杨建华又开始着手谋划乡村振兴工作,他带领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做好前期工作,两年下来,1400亩的香柚产业种植、年出栏24000头的生猪养殖项目、有机肥厂项目纷纷落户长坳村,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画面。

在乡村文化上,添砖加瓦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乡村要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万山区锁溪村文化广场,30余村民正全神贯注于播放的电影画面,原来这是黄道乡人大代表肖宗和正在为群众提供文化“加餐”,将文化盛宴送到村村寨寨,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便利和温暖。肖宗和结合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种养殖技术等内容的同时,也提供防诈反诈、戒毒、红色、乡风文明等共60余部电影。丰富的电影题材可供群众“点菜”选择。此外肖宗和还结合时代热点创作小戏、小品作品共计二十余部,创作《大印章》等作品多次在省、市区文艺界获奖,其中创作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包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明乡风等方面,为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技能、基层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在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

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区,要将科普技术和振兴人才培养开展到田间地头,在黄道乡龙江村,乡人大代表、乡组织宣传统战委员陈英正组织全乡志愿者、村农业技术推广员、群众等80余人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培训现场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确保培养一批农业技术能手,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春耕备耕上,厚植根基

春耕备耕正当时,放眼望去,平如镜面的水田一块接着一块,不远处有人调配着犁田机正在犁田,这是区人大代表刘远祥、田坪村委员正在进行着坝区稻田的备耕工作,“不负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村里工作重要的内容,为了今年水稻能够有个好收成,做好春耕是前提”区人大代表刘远祥这样说,田坪村有500亩稻田坝区,是黄道乡主要水稻种植基地之一,种植好对巩固全乡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杜进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