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幼专:着力“四个”体系,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部门综合

铜仁幼专:着力“四个”体系,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2022-05-13 10:42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质量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思政教育目的,着力“四个”体系,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一、着力深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落实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建立校内转岗转任思政课教师的机制和办法,探索从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选择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将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教师)制度,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上思政课讲台。

2.高水平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落实省、市有关要求,建立校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确保专职思政课教师每年至少接受1次校级培训,每1年至少接受一次省内外专题培训或省级以上教育部门培训。组织好思政课教师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学。实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支持计划,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以新时代新中国新贵州新铜仁发展成就为主的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以及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为主的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确保每位专职思政课教师每1年至少参加1次国内实践研学。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继续举办每学期一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

3.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硕士以上学位。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按有关规定考核合格。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权重,坚决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不良倾向。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配套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推动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提任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科级以上职务时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者优先。

二、着力完善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1.规范思政课课程设置。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保持思政课4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军事理论、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及学校办学特色开设“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贵州缩影·贵州样板·贵州新路”、“大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壮丽黔东红色文化”、“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清风校园廉政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铜仁实践与探索”等选修课。

2.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严格使用“马工程”思政课教材,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保质保量、准确及时融进各门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开发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劳动教育、五种文化等地方性、校本化读本。用好思政课教辅资源,结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教案解析等教学辅助材料,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加强建设,继续建好“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铜仁市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五种文化润心育人工程”,建好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好“五种文化”“师德修养”等校内特色微课资源,形成多样化、数字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三、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体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1.开展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每门课确定集体备课牵头人,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工作机制,开展教师试讲、听课、评课等活动。开展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高级职称教师或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活动,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建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深度融合,鼓励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备课针对性。

2.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行动。统筹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好现有智慧教室—思政VR实训室,积极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成立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择优推广,培育建设若干个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特色项目和创新课例。加强“六度金课”建设和日常教学检查,建设思政课交流展示平台,举办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打造一批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

3.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推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合作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达100个以上,培优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20个一记录工程”,努力探索实施“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的“铜仁幼专模式和经验”;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优化实践成绩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并用好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研习传播社等一批学生理论社团,聘请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讨论、实践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组织培训学生参与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视频(微电影)展示活动、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和主题征文、微演讲等系列活动。努力建好、用好“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积极培育并力争申报省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学基地”。

四、着力夯实思政课建设领导体系,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1.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作为检验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校党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学生,关心参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并听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并听2个课时思政课,实现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领导对思政课必修课听课全覆盖;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政课或形势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对所有授课教师听课全覆盖,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授课教师听课全覆盖。

2.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选优配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用好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子等平台,主动争取与一流大学和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水平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发挥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学校党委业余党校的重要教学单位。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在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

3.完善学校思政课建设格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由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落实,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管理工作大格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将学生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标准,作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参考。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联系主流媒体报道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4.构建特色育人体系与服务社会发展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特色建设。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挖掘师范、师德元素为素材,以搭建特色教学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教育系统的资源优势,邀请一批教育系统负责人、先进典型来校作辅导报告,建立一批融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等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批师范教育史、师德风尚研究成果,打造一批服务支撑教育事业的后备军队伍,努力形成并不断彰显学校思政课的新时代师范教育特色。积极引导思政教师立足黔东、立足铜仁、聚焦主业、服务地方,努力构建思政教师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思政教师结合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围绕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撰写文章、参与调研、政策解读、理论宣讲、咨询咨政、科学研究,将每年完成或撰写1篇社会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作为思政教师的工作任务;鼓励思政教师聚焦师范教育及学前、小学教育特点,参与到全市幼儿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中去,作为思政教师基层实践的重要依据;建好“铜仁市廉政教育实证研究基地”“铜仁市新时代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培育一批富于师范元素、铜仁标志、学校特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成果。(陈宗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