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和平街道:优化“123”运行模式  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沿河县

沿河县和平街道:优化“123”运行模式 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2022-05-16 15:09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沿河县和平街道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总任务,积极探索“123”治理模式,凝聚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效能,筑牢平安防线,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强党建”红色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和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凝聚治理合力。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和平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班子成员定点联系村(社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各村(社区)全面推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机制,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让党小组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政治引航员、邻里守望者、社区啄木鸟”等重要角色,实现“一个网格一面旗帜”。

推选政治素养高、党性修养强、热心网格工作的党员担任网格员和联户长,带头参与社区治理,带头解决群众身边揪心事、烦心事。

花花桥社区网格员杨红英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我们社区越来越和谐。”

2020年以来,共划分网格72个,村(居)民推选联户长738名,将11个村(社区)的394名党员组建64个党小组,推选23名党员任网格员,76名党员任联户长。

“两张网”蓄势启航,筑牢平安防线

为构建多视角、立体化、全时空、全方位的平安防控网络,该街道着力织密防控网和宣传网,筑牢平安防线。

各村(社区)组建以网格员和联户长+党小组+志愿者为主体的治安义务巡逻队14支,配合民警对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治安巡防。整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和“智慧小视频”以及社会视频资源,大力推进技防建设。三年来,共安装各类监控探头1895个,实现了重点部位、重要卡口、重点人群和出租屋等全天候视频监控全覆盖。对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进行亮化,完善门禁系统,安装照明设备,在校园出入口周边安装减速带,全面强化物防措施。人防、物防和技防协同推进,织密了防控网。

以治安巡逻+群众会+网格和联户微信群为载体,织密街道、村(社区)、网格和联户四级法治宣传网,多层次全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法律知识和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筑牢心理防线。

“现在下晚班也不需要我爱人来接我了,自己走路回家也很放心,现在治安挺好的,感觉安全感十足”迎将桥社区居民张丽大姐说。

近年来,该街道治安刑事案件和信访大幅度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三机制”聚能护航,提升治理效能

为提升基层治理效果,该街道健全三项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优势,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健全“问题会商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协商机制作用,结合“一分析三报告”,用好用活警务联席会和警民议事会,全面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保障村(社区)发展和平安建设等重大事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决策过程阳光透明。

健全“多元化解机制”。组建以人民调解委员会+网格员+联户长为成员的调解组织,建立以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人民调解专家库,建强调解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跟踪回访稳控,防止矛盾激化恶化。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36起,已调解成功35起,引导走司法程序1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7.2%。

健全“一套激励机制”。落实“三权”“三励”措施,将网格员和联户长履职能力和现实表现作为村(社区)干部选拔和入党的标准之一,激发网格员和联户长的比学赶超意识和社会治理主人翁意识,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同时开展见义勇为、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评议表彰,引导居民群众从德向善,孝老敬亲,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已有5名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网格员被选拔为社区干部,2名网格员和3名联户长加入中国共产党,23名联户长晋升为网格员。

“通过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我街道‘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力推进平安和平建设。”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云龙同志介绍。

和平街道“123”模式,延伸了社会治理末梢,实现了治理端口前移,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形成了群防群治和共建共治合力,提升了治理能力,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走深走实。(罗洋 陈燕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