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记·老区新颜】石阡晏家湾村的“火辣”之变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黔行记·老区新颜】石阡晏家湾村的“火辣”之变

2022-05-23 11:18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春末夏初,暖阳洒满石阡县龙井乡的沟峁山梁,放眼晏家湾村田间地头,入目皆是乡亲们移栽辣椒苗的火热场景。

1

“村里建的加工厂投产后,种辣椒可比以前保障多了。”村民王国普说,群众只管种,村合作社负责收,大家积极性很高,信心也足。

其实,王国普一直很看好辣椒产业,但以前却不敢甩开膀子干。他的苦恼是,“受天气影响很大,采收季节遇上烟雨天就会很麻烦。”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晏家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辣椒。但多是自给自足,或换点零花钱,始终没有商品化发展。

王国普介绍,他家以前换钱的鲜椒大多是卖给附近的小商贩,但要是碰上雨天,价格就会大打折扣,还时常发生辣椒烂在地里或家里的悲剧。

其实乡亲们都明白,制约辣椒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出在终端环节。晏家湾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产出的辣椒辣度高,香味浓,品质上更胜一筹。但因缺乏足够吞量的烘烤加工条件,导致辣椒储存时间不长让收益大大下降。

王国普说,过去几年,晏家湾村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蔬菜,但其保质期短而且受疫情影响较大,让菜农有些灰心。

2

为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子和模式,村党支部书记李飞和几个村干部也在积极寻找更稳妥的转型之路。

“搞好团结和担当作为,我们也能带着乡亲们兴业致富。”在龙塘镇大屯村,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带领乡亲们用两年时间让茶园面积增加8000亩,茶园亩产值从8000元增至10500元的故事让晏家湾的干部们深受启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经过多方考量后,晏家湾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出资购进全自动辣椒烘干设备从事辣椒收购和加工,推动晏家湾的土地“腾笼换鸟”。

2021年秋天,总投资100余万元的晏家湾村辣椒烘干厂正式投运,2条生产线每天可烘烤6吨鲜辣椒。赶上好时候的王国普把2亩地的辣椒卖给加工厂赚了近8000元。

“加工厂收购从不压价,我们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不担心销路问题。”王国普说,以前的顾虑都可以打消了,他们既负责收购,又可以代烘烤,只要有货就能挣钱,今年我扩大规模种了4亩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工厂投运不光激起王国普的信心。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今年晏家湾村群众在村委会的带动下纷纷种起了辣椒。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提供辣椒苗和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格回收协议,全村共发展500亩。

更值得一提的是,晏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接好虾子辣椒城销路后,还与猫寨、白杨寨、水塘村等5个周边村寨签订辣椒种植合同共1500亩,高效利用土地的同时,也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带来更多就业增收的机会。

3

乡村振兴,重在兴业。晏家湾村的干部群众明白,要实现收入多元化就不能孤注一掷,他们把几年前种下的1600多亩茶叶,400多亩软籽石榴和本地红心李也精心管护起来,现已初见成效。

山间无闲地,村里无闲人。如今,行走晏家湾村,一栋栋新时代洋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山坡发展精品水果和茶叶,平地发展辣椒,田间地头处处是劳作的场景,一幅村美业兴的和谐画卷正舒展开来。(田勇)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