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牛山 红色美丽村庄别样“红”
步入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战斗遗址,聆听革命故事;漫步于红军步道,追寻时代印记;立于虎井沟上,重温红色征程……
困牛山,两面悬崖峡谷,四周丛林环绕。据当地人介绍,以前有人在此山上放牛,因牛上山后被困住不能自己下来,故而得名困牛山。这样一个险峻之地,88年前,这里因为一场撼天动地、石破天惊的战斗被后世铭记与传颂。
1934年8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9700余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一路血战进入贵州,10月7日进至石阡甘溪,在此与数倍于己的围追之敌展开殊死战斗。
第18师52团完成阻敌断后任务后,其中百余名红军战士被逼到困牛山悬崖边上,他们宁死不愿误伤被敌军裹胁走在前面的老百姓、宁死不做俘虏,英勇迎战,毅然奋勇突围,最后大多纵身跳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青山不语自慨歌,英雄浩气永长存。巍巍困牛山下,肃穆纪念碑前,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令人感怀,一场悲壮而光荣的战斗令人震撼,一个个对党的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令人触动……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村庄
时过境迁。如今,位于石阡县龙塘镇的困牛山村,自2021年开始,被确定为贵州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同时,困牛山村还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红色美丽村庄”作为一种宝贵的红色资源、一本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对于展现红色传统、发展成果、时代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困牛山村“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让其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让这一抹红色更加绚丽、耀眼。
据龙塘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雷生介绍,目前困牛山红军步道建设、农民职业培训、纪念碑核心区域景观提升等16个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灌溉沟渠、教育培训中心、菜油加工厂、博爱家园4个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且部分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
据了解,一年来,石阡县委、县政府依照困牛山村红色史实,挖掘撰写《困牛山红军壮歌》《迟来的烈士证书》等红色故事28个,完成《困牛山百名红军壮举》宣传片拍摄、《红六军团血战石阡》红色教材制作、红色歌曲《丰碑》发布,完成《困牛山红军壮举》舞台剧、《赞困牛山》快板编排等,开展红色讲解员评选活动10余次,选拔培养县、乡、村三级红色解说员20余名。
“2021年以来,我们累计接待党员群众4.6万余人次,开展党性教育1300余场次,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困牛山村红色史实传播,促进红色品牌创建。”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鞠华国介绍道。
一方面,该村全力抓好“硬件”建设,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打造业务水平精湛的讲解员队伍,确保“红色美丽村庄”的“颜值”“内涵”双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抓好“软件”建设,充分利用陈列馆、红色大讲堂、红色影院、红色书屋等多种载体,深入挖掘当地的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活动、革命故事,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激励人们传承红色传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补齐基础短板 释放红色资源
近年来,困牛山村以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等为重点,补齐制约乡村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有效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努力把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2021年下半年,困牛山高速公路收费站正式通车,原本距离石阡近两小时车程的困牛山村,如今只需要短短20分钟就能从石阡县城到村里,高速收费站的通车大大提升了困牛山村的交通便利性。
“以前去石阡县城,要先到川岩坝,途经九道拐,再到龙塘镇,最后才到石阡,全程将近两个小时路程,特别是九道拐,地势陡峭险峻,非常难走,现在好了,困牛山高速收费站离我们这里只有一公里,上了高速直接20分钟就到了石阡县城,比原来方便太多了!”困牛山村支书鞠华国满脸笑意地说。
56岁的村民任达江,早年在外打工挣了点钱,恰逢村里房屋改造,他便回到家乡,顺便把自己家里里外外装修了一番。然后还在村里做起了桶装水生意和接一些小工程。
如今,又遇上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这个契机,他加入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队伍,根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要求为村里的民房进行升级改造。他激动地说道:“能为我们村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外面的人来到我们困牛山都能够被我们的村子吸引!”
如今,困牛山村的房屋上、公路边、路灯上……目之所及,尽是红色标语、红色故事、五角星等红色元素。像任达江一样,许许多多的困牛山村民也加入了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队伍中,他们在村里辛勤劳动,既扮靓了自己的家乡,又鼓起了自己的“腰包”。
践行“两山”理念 享受“旅游”红利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困牛山村因地制宜,立足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制定了“一场两带三园”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旅游度假等产业,让“绿水青山”资源的经济效益惠及广大民众。
“我们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种植,省铁投集团还为我们援建了采摘园,包含樱桃、杏子、柚子等精品水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雷生说道。
据悉,近年来,在困牛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级劳务公司带动下,绿色产业种类不断丰富,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目前,全村种植蜂糖李200亩,沃柑、奈李、板栗、橘子、甜柿等特色水果350余亩,林下食用菌红托竹荪200亩……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达41万余元,入股群众分红7.8万元,脱贫户单户分红最高达917.64元。
除了发展特色农业,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困牛山村民靠吃“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鞠华国介绍道,2021年之前,村里面一家“农家乐”都没有,而现在村里已经开了两家“农家乐”,且生意还非常可观。
在困牛山红色农庄餐馆,老板蔡朝英满脸笑意,她介绍道:“我自己就是困牛山人,我们几姊妹在县城合伙开了一家餐馆,去年听到村里要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发展红色旅游,我们几个商量之后,由我到这里开一家农庄,目前看来,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
蔡朝英是红色农庄的掌厨,还在村里招了3个村民帮忙,工资2000多元一个月。“目前来困牛山的客人,多是各单位集体来学习的,人多的时候,我还会临时在村里多找几个人来帮忙,工资按日结。”享受到“红色旅游”红利的蔡朝英,不仅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在农庄里帮忙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去年我发工资就发出去将近十万块钱,利润大概有二十多万元吧,今年我准备在店里融入更多的红色元素,以及我们困牛山当地的一些特色,希望以后的生意能越来越好。”蔡朝英憧憬道。
除此之外,困牛山的村民也纷纷做起了小生意,鞠华国说:“我堂嫂冉茂全在自己家院坝卖米豆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够赚五六百元。”
今年“五一”假期, 村民王仕梅回到困牛山老家卖起了炸洋芋,仅仅第一天就炸了40多斤,卖了700多块钱……
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困牛山每一寸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都记录着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承载着内涵丰富的红色底蕴。
困牛山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红色赋能,点燃兴旅游、强产业的“强引擎”,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繁荣发展乡村旅游,助推革命精神传承,一幅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