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民警送上“平安粽” 织密“反诈网”
“公安‘平安粽’,群众‘安全感’。”6月3日,贵州省石阡县公安局河坝派出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送‘平安粽子’,防养老诈骗”大走访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宣讲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用心用情搭建警民“连心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诠释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大爷大娘,端午节安康!”当日上午,石阡县公安局河坝派出所民警辅警一走进辖区敬老院,就开启摆“龙门阵”(贵州方言)模式,与老人们一起“拉家常”、讲防范、话安全,详细了解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身体健康等情况,倾听老年心声,征求关于新时代派出所工作及“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聆听老人们讲文明传承,为老人们排忧解难,并送上防火防盗防诈骗及禁毒等“馅料”的“平安粽子”及浓浓的节日祝福,共庆端午佳节,织密“反诈网”。
“有人冒充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让你一次性缴纳大额养老保险金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那些号称能‘包治百病’的‘神药’,其实是‘三无’产品。大家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到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
在敬老院,民警辅警一边与老人们“拉家常”,一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折页)、答疑解惑、以案说法等形式,向老人们宣讲如何识别“保健送赠品”“算命消灾”“免费旅游”及虚假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执法、网络购物填写相关验证码等养老诈骗骗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防范各类诈骗、被诈骗后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和预防技巧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
“如果有人打电话自称是警察,要求你转款,该怎么办?”
“如果有人谎称自己是防疫工作人员进行线上排查,要求你点进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能不能点开?”……
期间,民警辅警采取与老人们互动问答的方式,讲解防骗反诈典型案例,传授“防骗秘籍”,劝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贪蝇头小利,牢记“不听信、不扫码、不转账、不汇款”,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遇到问题及时报警,确保个人财产不受损失,并手把手指导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全方位织密“防骗反诈网”。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民警辅警现场叮嘱老人们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样的甜言蜜语,绝对不要轻易相信会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若接到可疑电话,或收到可疑短信时,一定要做到“三不一多”原则,并对《民法典》、防火防盗、禁毒等方面知识进行了普及。
当天,民警还向老人们宣讲了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综合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沧桑巨变及石阡的厚重文化底蕴与快速发展。
在现场,老人们纷纷动容,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那时候,非常艰苦,但想想为了国家,自己苦点也是值得的。现在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66岁老人陈达桥向民警辅警们讲述了他年轻时的艰苦部队生活,声音微颤却坚实有力。
认真听、仔细记、用心悟,民警辅警与老人们一起“感受时代温暖,传承文明精神”。
“今天,能收到公安这份别致的节日礼物,很开心。”接过民警送上的“平安粽”,72岁的任大娘欣喜不已。
“为守护好百姓‘钱袋子’,警察真是‘良苦用心’,让粽子成了大家身边的一个反诈元素,我们吃到了粽子,也学到了防骗反诈知识。”河坝镇敬老院院长吴军说:“端午节,公安同志在百忙之中到敬老院走访慰问,送来不仅是节日的‘肉粽子’,更是爱民亲民的‘平安粽’。”
“为给粽子增添浓厚的平安味道,我们连夜给每份粽子附挂了一张印有防火防盗防诈骗及禁毒等知识的‘吊牌’,让原本普通的粽子闪亮变身成为防骗反诈‘平安粽’,让防范养老诈骗知识深入群众,融入生活。”河坝派出所辅警林胜勇介绍说,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进行反诈宣传,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发社会对养老诈骗的关注,借助“平安粽”,呼吁全社会参与和帮助老人防范诈骗。
当日,河坝派出所共为群众送去“平安粽”30份,解答咨询30余人次。
“‘平安粽’不仅是送给老年人的,更是送给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平安粽’能成为促进平安建设,筑牢千家万户安全屏障的‘连心桥’。”河坝派出所所长李钢说,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派出所将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欢乐过节”与“安全提醒”有机结合,实现“滴灌式”“暖心式”普法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丨阡城微警
责任编辑:金彦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