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镇:巧用“三个三”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
近年来,万山区万山镇为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措并举强化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把提升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活力。
定岗定责,让在职党员有作为
一是坚持因人定岗、因岗定责、岗责相适的原则,年初结合党员干部职责分工,将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层层逐条分解细化,实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二是科学设置考评分值,每名党员干部分值按照基础分、加分项和减分项三项组成,明确“基础分”即为干好本职工作、履行党员义务等必须做好的本职任务;“加分项”即为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主动创先争优,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各级组织表扬或上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等亮点工作;减分项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因主观因素推诿扯皮、消极作为、履职不力、违纪违规行为等出现影响工作大局的情况,视情节轻重进行扣分。
三是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作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八小时以外”监督,有效实现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形象。
线上服务,让流动党员有归属
一是用好“线上学习”方式。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关注“学习强国”“铜仁智慧党建平台”“梵净云天”“铜仁组工”“万山微党建”等线上学习教育平台,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确保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及时学习了解,贯彻落实到位。同时,安排专人实时向流动党员传达学习进程、学习重点和党支部工作开展动态,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跟得上来,步调一致。
二是用好集中教学方式。根据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由党建基础较好的非公企业牵头,带动其他非公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衔接互动。万山镇吉阳公司党支部牵头,组织镇其他非公企业党支部联合开展教育学习专题学习会,流动党员相互交流,积极互动,互帮互助,激发了争创一流的内生动力,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三是用好“送教上门”方式。针对部分流动党员因工作繁忙,难以高质量开展教育学习群体,由镇统筹安排,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理论功底深的党员干部,组成宣讲队,深入流动党员所在企业或小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切实打通教育学习“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服务模式,由各党支部指定在家党员与外出党员进行“结对子”,每月至少同外出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以上。目前,全镇209名在家党员与310名外出党员实现全部结对。
搭建平台,让老党员有所慰
一是开展“党建引领进千家,党心群心心连心服务活动”。为每名年老体弱党员确定一名包保联系干部,定期走访慰问,通过近距离、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需求、排疑解难,做到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及生活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坚持做到“四个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困难必访、伤亡必访),做到政治上送“营养”、思想上送理解、生活上送温暖,使他们时刻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是通过现场教学、座谈讨论、邀请老党员上党课、开展红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文件,努力丰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学习内容使老党员学习全覆盖,针对部分老党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实际情况,开展“认亲送学上门”活动,不仅传达了党内政治法规精神,也沟通了思想,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把党的关怀和问候送到了老党员的心坎上,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三是积极发扬老党员号召力强、有热心等特点,将有能力的老党员吸收进党员志愿服务队,将老党员分批纳入疫情防控、理论宣讲、法治宣传、文体惠民、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队。今年来,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困难问题20余件,开展理论宣讲20余次、镇居两级巡河护河活动30次、环境整治行动30余次、安全生产知识进校园活动2次,让他们在为家乡发展中建言献策、营造和谐邻里氛围等工作中发挥“余热”。(张琴)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