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昔日贫瘠荒山坡  今朝葡萄满枝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万山:昔日贫瘠荒山坡 今朝葡萄满枝头

2022-06-12 16:05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进入四、五、六月,刺葡萄管理主要是打芽,在保证光合作用充足情况下,像这个红芽一定要把他掐掉,红芽一是吸收营养,二是由于叶嫩容易着病虫害。”在万山区下溪乡瓦田村的生态刺葡萄基地里,种植大户吴长银正在为村民进行枝丫修剪技术要领。

“当前刺葡萄正处于坐果期,当前的季节做好田间管理对提高刺葡萄的果实甜度和生长速度非常关键。”吴长银饶有兴致地说。

已经成为刺葡萄“半个专家”的吴长银是村里的第一批种植刺葡萄的种植大户。

瓦田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29亩。曾经当地百姓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随处可见荒山碎石。为改变家乡面貌,从2009年开始,吴长银就开始探索葡萄种植,经过十多年对葡萄品种进行不断探索和试验,最终选择种植产量高、品质优、味道甜、不容易生病的山地生态刺葡萄。

从最初自己承包5亩作为试验到现在50亩,十三年时间,吴长银见证了眼前的荒山蜕变为“绿洲”,全村种植葡萄产业面积达2000多亩。靠着种植葡萄产业,吴长银一年收入达15万左右。

“相比其他树,种植刺葡萄好就好在它的藤生长多远,那么它的根系就伸展多远,它既能够保护土壤流失的同时还绿化了荒山荒地,最重要的是还能给我们老百姓增加经济收入,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双提升。”吴长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棵树一年大概收300至400斤葡萄,按最低价格2元计算,一棵树差不多接近600至700元。

“将山地劣势转为资源优势”。这是瓦田村一直以来秉承生态价值的生动体现。为进一步激发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当地还多方争取资金,为葡萄基地搭建起避雨大棚,不仅保证葡萄的酸度和甜度还保障了葡萄的产量。

“刺葡萄每逢坐果期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有了避雨大棚的保护,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高涨了。”吴长银说。每年都会吸引湖南、广西、江西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靠着葡萄产业全村户均增收2000元。

“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一份收入,我们在这务工又有一份收入,一年也有三万块,生活越过越有劲。”村民杨晓萍高兴地说道。

“现在全村的刺葡萄已经发展到2000多亩,每年葡萄产业园用工人次达到3000余人次,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这一大难题。”瓦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敏捷介绍,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2%,刺葡萄产业不仅让荒芜的山间空地收货美景。

围绕葡萄产业发展,下溪乡共发展葡萄10000亩,全区发展刺葡萄达11000余亩。围绕葡萄精深产品加工,下溪乡正通过多渠道筹措各级帮扶资金210余万元购买制酒设备创办酒厂。目前,前期安装调试已基本完成,待今年9月葡萄成熟之时即可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葡萄的附加值。

“接下来,我们向深加工要效益,把葡萄酒厂做起来,生产葡萄汁和葡萄酒,并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带货销售,实现土货出山,使葡萄产品交易由线下扩展到线上,由单一到多元化转变,使葡萄产品成为下溪乡的特色和‘地标’。”下溪乡组宣统委员张程信心满满地说道。

葡萄产业的欣欣向荣,不仅丰富了产业业态,也成为万山探索生态发展的主要路径,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陶国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