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五个注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沉得下、干得好
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铜仁市做到精准选派、有序轮换、履职能力、严格管理、关怀激励“五个聚焦”,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扎实推进新阶段驻村工作沉得下、干得好。
注重精准选派,确保选优配强
一是深入研判人选。印发《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通知》,明确6项人选资格条件和8项负面清单,按照“定人、定村、定责、定标”四定原则,提出新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定下就不能再随意更换、调整,及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成效稳步提升的目标,截止目前,全市共选优配强5169人,其中:第一书记1690人,驻村干部3479人。
二是突出因村派人。按脱贫村轮换选派、其他村因需选派、重点村倾斜选派的总体思路,逐村摸清基本情况,以县为单位对行政村全覆盖分析研判,再由承担选派任务的单位逐一对接确定人选,按程序审核备案后选派,做到精准匹配、人岗相适。截止目前,选派原建档立卡贫困村1553个(含230个软弱涣散村、2个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102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村1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5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个、县级自行增派其他类型村15个。
三是确保按需选派。通过摸清村级发展新情况新需求和摸清部门(单位)编制、人员和帮扶力量,分析研判村(社区)的发展需求、薄弱环节等情况,分县形成驻村干部选派需求台账,以村为单位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必须由1名驻村第一书记、2名及以上驻村干部组成,最多不超过5人,我市选派的驻村工作队,除少数村根据工作需要选派4人或5人外,其他基本上均为3人。通过分析研判,全市1690个“五类村”实现了全覆盖选派,其中,共轮换1327名第一书记和2303名驻村干部,确保平稳过渡、有序交接,帮扶力量不减,力度不降。
注重有序轮换,确保队伍稳定
一是用好交接“黄金期”。开展驻村集中轮换工作期间,老队员带领新队员走村入户,重点围绕“一宣六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认真填写《XX县(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移交清单》,落实“一单四签”(即:移交人、接交人、包村领导、支部书记)签字制度,做好项目、固定资产、经费、资料等移交,帮助新选派队员熟悉村情民意,确保工作不断档、帮扶不断线。
二是“两年任期”压茬轮换。坚持分级选派、县级统筹、集中派驻”,由帮扶县统筹各级选派力量,区分不同类型的村,根据派驻村需求和选派干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单位资源等特点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编组编队,发挥选派力量的最大效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任期制,每期驻村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到期轮换,压茬交接。交接期间老队员积极带领新队员走村入户熟悉情况,充分用活“驻村八法”,“手把手”进行工作经验传帮带,帮助新选派队员尽快转变工作角色,找准职责定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三是确保稳定动态调整。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任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结合考核、评议、日常调研督查、重点任务推进等实际,对存在“工作不胜任不尽职、工作调动或自动离职、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正常履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驻村时期发生违纪违法行为影响恶劣”等5种情形的,由派出单位党组(党委)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研究提出调换申请,区县组织部研判同意后报经区县组织部长和党委书记签字同意,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后方可调换。同时,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会根据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力量进行科学增减,确保力量充足、人尽其用。截至目前,因特殊情形共计轮换160名,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7人、工作队员113人。
注重履职能力,确保能力提升
一是统筹开展分级培训。按照“市级示范、县区轮训”分级分类培训原则,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集中研讨的“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再用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的基础上,积极邀请各类专业部门的领导当授课老师,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应急救援等基层重点任务开设课堂,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培训。各区(县)参照市级,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方案,对剩余人员开展全覆盖岗前轮训。截至目前,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687人。
二是定期下发指导要点。按季度分类梳理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帮扶工作责任,建立可量化的“指导要点”,通过按季度下发工作要点、定期下发工作提示,明确阶段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明确帮扶重点,落实到个人,做到条目清晰、措施可行,任务具体,确保帮扶工作不跑偏、不走样,提高帮扶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截至目前,各季度工作要点均已下发至各区县。
三是党建平台网上自学。充分利用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让大家通过电脑、微信公众号、APP手机程序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强化驻村干部全天候学习新模式。活用党建云平台的组织评价功能和组织考核功能,利用积分体系,引导鼓励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知识学习、分享、互动,推动学习从单向交流向多元交流的转变。截至目前,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网络学院《选修必修》栏目共编发学习信息174条,点击浏览总数715万人次,《学习课件》栏目上传培训课件58条,点击浏览总数203万人次。
注重严格管理,确保真蹲实驻
一是严格落实“四个划转”。坚持推行将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党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划转到帮扶村或帮扶村所在乡镇(街道)。严格要求各区县,各部门积极配合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四个划转”工作,明确由派驻村乡镇(街道)做好统筹跟踪管理,压实乡镇(街道)党(工)委监管责任与帮扶干部主体责任,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市县选派的2302名已全部划转到位。
二是创新制定管理保障二十条。制定下发《铜仁市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暂行)》,创新探索管理保障二十条,以教育转化、推动工作为导向,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从工作纪律、履职能力、考核管理等方面梳理出“管理十条”;从生活补助、工作经费、健康体检、安全保障、交通补贴、边远津贴等方面,明确梳理出“保障十条”,确保驻村帮扶取得实效。
三是常态开展督导考核。围绕省委组织部“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根据《村第一书记履职要点》20条,采取交叉督查、联合督导、明察暗访、网络跟踪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岗到位、交接轮换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采取“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方式,通过督查日常到岗履职考核,半年述职评议实绩考核,年度全面综合考核,按照日常考核占20%,半年考核占30%,年度考核50%,以履职、述职及群众认可情况综合评定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
注重关怀激励,确保担当作为
一是做好后勤保障。严格要求选派单位根据相关规定落实好生活补助等保障措施,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安排工作经费,参照差旅费中伙食补助标准按实际驻村天数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55元的生活补助,为选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宿、办公等工作生活条件,及时发放生活补助,为选派人员购买不低于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保险,定期组织体检。截至目前,全市5169名驻村人员均已完成体检并购买了不低于100万元的保险。
二是强化政治关怀。坚持在驻村一线锻造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结合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向驻村一线倾斜,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一线工作人员,符合提拔任职资格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树起注重基层、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提振一线干部助推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截至目前,共提拔使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30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22人、工作队员108人。
三是用好容错纠错。确保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从严管理与宽容保护相统一,正确处理驻村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过失和错误,对适用于二十九条容错情形的干部进行减责免责处理,经认定予以容错免责的单位或个人,评先评优可不受影响。对于犯错受到问责处理的干部,鼓励继续担当作为,针对表现突出干部,经过综合研判后,进行提拔任用或进一步使用。(龙三宝 张熙琦)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