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万山镇:“红色引擎”释放旅游产业澎湃动力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万山区万山镇:“红色引擎”释放旅游产业澎湃动力

2022-06-18 09:15 来源:铜仁网
投稿:trwz001@126.com  打印

近年来,万山区万山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理念,以党建引领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旅游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强化组织引领,增强企业发展凝聚力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对万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新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作为必学内容,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常学常讲常新,真学真信真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二是选优配强 “领头雁”。通过“内部选才、外部聘才、组织荐才”等多种途径,从党性观念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突出的党员中选优配强吉阳公司党组织领导班子,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注重在1生产一线、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目前,吉阳公司党支部共有党员4名,已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其中企业骨干占比80%,着力把党员团结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三是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非公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凝聚力量,广泛开展“党企共建”活动,吉阳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及观学习12次,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党建工作活力,增强公司党员的党性意识,发扬优良传统,使公司员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大放光彩。

打造“红色名片”,激发党建活力

一是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建成全国首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展示了国家、贵州、铜仁以及万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转型可持续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力打造成集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干部培训、学员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党员干部在体验中升华,“身临其境”感受万山转型发展、革命前辈感人励志故事及汞矿工人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脚踏实地的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二是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充分运用万山汞都文化资源,以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为重点,集中陈列红色万山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珍贵文物和视频等内容,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三是研发新时代经典路线,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个年代”一条街、汞矿工业遗址博物馆等转型发展实践载体串联起来,打造党建团建研学实践基地,依托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的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讲好新时代经典路线主题旅游万山故事,让游客走有所思、看有所感、学有所获。

强化功能引领,增强企业发展推动力

一是充分发挥万山镇资源优势,按照“党建+”的生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经济,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务工就业,让群众共同致富共谋发展。并继续围绕全面建成“新时代现代化魅力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推进旅游提质升级,不断形成合力,积极贡献力量。通过旅游兴业,带动万山镇服务业的快速兴起,带动200多名群众在景区内自主创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做起了“小老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二是吉阳公司党支部和土坪社区、三角岩社区积极开展社企联建活动,企业帮助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群众就业,社区党组织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排查、环境整治、提供义务服务等,助推旅游发展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万山镇依托朱砂古镇景区,丰富古镇旅游业态,利用对原国有汞矿区房屋进行改造,建设少数民族研学基地。配套民宿14套,管理用房和基地食堂1个,同时精心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展览厅1个、并突出侗族少数民族特色元素,主要接待在校学生野外拓展、写生及研学、社会团体、考察团队集中考察等群体,可同时容纳116人入住,200人用餐,研学基地自开门营业以来,已接待三批野外拓展团队共1200余人,研学学生现场感受侗家长桌宴、篝火晚会,体验原国有汞矿宿舍集体生活,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从“卖资源”走向“卖文化”。(张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